今年7月中旬,广东省出台《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下称“《规划》”),明确提出广东将培育游艇邮轮旅游,广州、深圳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规划建设国际邮轮母港,建设年限从2012-2015年,总投资9亿元;珠海、汕头、湛江等城市以及川岛、海陵岛、南澳岛,也应积极创造条件,适时进入邮轮旅游市场。
游艇经济的理想与现实
广东濒临南海,滨海资源丰富,海岸线长度位居中国之冠,可供开发的滨海沙滩有174处,沙滩总长572公里。拥有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惠州、江门、阳江、湛江等14个城市临海,海岛众多,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759个,有着中国大陆架上面积最大、保护最完好的珊瑚礁群——徐闻珊瑚海,但是却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
参与编制《规划》的专家也认为,广东确立市场优势的难度较大,目前广东滨海旅游产品单一,旅游开发以海水浴场为主要旅游项目,缺乏文化、娱乐、体育、购物等丰富多彩的参与性内容。为此,《规划》将滨海旅游单列出来,并做了十年规划,其重点即为培育游艇邮轮旅游。
《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游艇旅游业,积极延伸游艇旅游上下游关联产业,把游艇旅游发展成为滨海旅游特色,建成广州南沙、生物岛、珠海平沙和深圳大鹏湾四个游艇基地,强化基地与国外市场的联系与合作,逐渐形成全球知名的品牌效应,将广东省打造成为游艇旅游强省,并且在世界有一定知名度的滨海游艇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残缺的产业链
在广东着力发展“游艇经济”的利好东风吹拂下,粤牌游艇产业链现状,格外引人关注。今年4月,造价1500万美元的超豪华三体结构游艇“阿达斯特拉”号,从珠海市高栏港区平沙镇先歌码头下水,标志着平沙游艇产业经过10年发展,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珠海平沙号称国内设立最早、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游艇制造基地,是广东省鼎立建设的四大游艇基地之一。而珠海市,在《规划》中的前景是国内第一座“游艇城”。
目前,平沙游艇与休闲旅游区已有游艇制造企业18家、配套制造企业6家,商贸配套企业30多家。2012年,平沙游艇工业产值有望突破15亿元,产品覆盖5-90米大小不等的各类游艇、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