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备份 >  口岸
山东:十年科学发展铸就港航辉煌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12-09-29 浏览数: 标签: 山东,港航,辉煌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在山东港航事业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在这十年中,山东港航事业呈现出快速、高效、优质的发展态势,在山东省委省政府、交通运输部和省交通运输厅的正确领导下,山东港航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港航发展路子,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港航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十一五”以来,山东省沿海港口吞吐量以每年跨越亿吨台阶的增长速度,相继突破了4亿吨、5亿吨、6亿吨、7亿吨.2011年,沿海港口吞吐量一举突破9亿吨,而今全省沿海港口吞吐量更有望超越10亿吨大关。2011年青岛港集团吞吐量达3.72亿吨、日照港集团吞吐量达2.5亿吨、烟台港集团也达到2.4亿吨,山东省也是全国唯一拥有三个2亿吨海港的省份。

十年磨砺,十年发展,山东港航事业大而强的发展轮廓越来越清晰地展示在人们眼前。

港航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初期,山东省港口吞吐量只有3000多万吨,经过改革开放17年的努力,1995年突破亿吨大关。

2002年,全省港口吞吐量突破2亿吨,港口生产实现亿吨跨越用了7年时间;2004年,港口吞吐量突破3亿吨,从2亿吨到突破3亿吨只用了短短2年的时间;2005年全省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3.84亿吨,2006年突破4.5亿吨,实现港口生产四年翻一番。“十一五”期间,我省沿海港口吞吐量实现了每年亿吨幅度的增长,2009年突破7亿吨,2010年突破8亿吨,2011年,全省沿海港口吞吐量突破9亿吨。

港口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反映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港口对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日益突显。作为在世界范围内吸纳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商流和信息流等各种生产力要素的重要平台,港口使各种资源不断得到优化配置,并形成了诸多具有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等功能的国际著名港口城市,加速各种生产要素在港口城市的集聚,促进中国港口城市以及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港口经济作为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型经济,在一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05年以来,省政府连续6年7次召开沿海、内河水运建设发展会议,出台加快发展的意见,掀起全省港航建设发展新高潮。

作为一个老国有企业,青岛港成功进行了老港改造和新港建设,拥有了世界级的集装箱、铁矿石、原油、煤炭和散粮码头,不但使这个百年老港焕发了青春,更展现出了蒸蒸日上的态势。今年以来,青岛港全面主导董家口港区的开发建设,并且提出了5年再造一个青岛港的响亮口号。日照港是在改革开放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年轻港口,经过短短20多年建设,特别是近5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以煤炭、铁矿石、集装箱、粮食、液体化工等10大主导货物装卸为主的现代化综合大港,日照港岚山北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一大批深水泊位和后方仓储设施的建成投产,为港口生产经营增加了新的活力。同样是历史老港的烟台港,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了客货运输、储存加工、中转代理、工业生产、工程建筑、旅游服务等多种功能,形成了以散杂货、客运、集装箱装卸三大架构,港口功能日趋完善,而新建设的烟台港西港区汇集了液体化工、散杂、集装箱等综合功能,将使烟台港发展更具竞争力。在打造以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威海港为核心的港口群的同时,我省涌现出了一批充满活力的地区性重要港口,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的崛起使得环渤海港口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山东省实施京杭运河集中整治,激发了千年古运河青春活力,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再次重现昔日“黄金水道”的繁盛景象。京杭运河山东段171公里的主航道,改造升级为三级航道,船闸达到二级通航标准,内河重要支线航道及进港航道等级逐年提高,1000吨级船舶可由济宁区域南下通江达海。

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山东省高度重视,积极出台政策推进内河航运工程改造项目。目前京杭运河山东段的提能改造工程,通过建设复线船闸、京杭运河北延至东平湖等项目,新增船闸4座、通航里程延长100公里,提升了运河的通过能力,堵船现象将彻底消除,相当于再造一条京杭运河。而洙水河航道改造、小清河复航等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之中,这对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交通节能减排将起到决定意义。

港航基础设施全面增强

十六大以来,山东省颁布了《山东港口条例》,填补山东港口法律空白,并相继完成了《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和《山东省内河航道和港口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和港航生产息息相关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为我省港航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确定了沿海各港口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后,全省港航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山东省沿海港口在“十一五”期间基础建设累计投资380亿元,新增港口通过能力2.15亿吨,核定能力达6.3亿吨,内河通航里程达1150公里。

为调整山东省港口结构、促使港口有序高效发展,全省对港口资源进行了整合,将沿海24个港口、26个企业专用码头整合为7个港口、32个港区;将内河17个港,整合为4个港口,使得全省港口综合实力更加强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山东省港口、航运功能逐步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充分发挥港口、航运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沿运产业和现代物流业,成为全省沿海、沿运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依托港口建设的两个保税港区和一批临港、沿运工业区、物流园区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

为加强行业管理,在全省沿海和内陆通航水域市、县地区都设立了港航管理机构,内陆10个市全部设立海事管理机构,强化现场监管和经营行为管理,不断增强市场监管能力,促进了水路运输市场秩序的不断规范和水运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

山东省还进一步加强了港航安全监管和应急能力建设。突出重点,把“两湾两湖”重点水域、“四客一危”重点船舶和客滚码头、危险品港口作业场所等“两大重点区域”作为港航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强化管理,落实责任,深入开展各项专项整治活动、隐患整改,港航企业本质安全系统建设等做法走在了全国的前头。针对全省水路运输管理面广点多、情况复杂,先后印发了针对客滚运输企业、浮桥企业、水上旅游运输企业和内陆水域渡运的本质安全建设标准和实施意见,加大了局应急管理平台和信息化建设。针对全省沿海地区危化品运输安全,建立了港口危化品安全管理专家库,通过监督、抽查等方式加强对山东省沿海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

按照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全省港航系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行业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全省港航系统保持了“全国交通文明行业”荣誉称号,京杭运河山东段自2004年以来连续保持“全国文明样板航道”荣誉称号。港航系统先后涌现出了许振超、皮进军、孙波、日照女子叉车班等全国学习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通过连续六届举办劳动技能竞赛,促进了全省港航企业对于技术型、知识型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各港口“比学赶帮超”已蔚然成风。目前,我省港口企业技术型职工占港口工人的比例已经超过50%,远超西方发达国家的港口企业,而青岛港更高达70%以上。

助推黄蓝战略服务经济发展

2011年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加上山东省已经全面推进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山东将出现两大新的经济增长极。

全力推动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与海洋息息相关,更与港航业密不可分。港航业属于服务业,就是要服务于全省的经济建设,尤其是为目前正在全力推动的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三角经济区建设,以及中西部振兴战略服好务。山东省港航业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将对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三角经济区建设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全省港航系统采取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也吸引和鼓励港航业者投资。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世界主要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均在山东省设立独资、合资公司或办事机构,开辟航线。全省无船承运人305家、国际船舶代理企业315家、船舶管理企业103家,海运辅助业的快速发展和服务质量、水平的明显提高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山东省积极推进港航转方式、调结构,全省水上运力结构出现了可喜变化。一是运输船舶年轻化。渤海湾省际运输老旧客滚船陆续退出市场,滚装客船平均船龄由2005年底的13.7年降至2011年4.95年;京杭运河省际运输船舶平均船龄7.77年。分别成为渤海湾客滚运输、京杭运河水系船龄最年轻的省份。二是普通货运船舶大型化。全省沿海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达到6541载重吨,同比增长7.5%;全省新上船舶平均吨位10828吨/艘,大型化趋势明显;其中京杭运河省际运输船舶平均吨位达700吨/艘,高出长江水系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近200吨,船舶安全环保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均有较大提高。三是保持运力持续增长,2011年全省省际运输企业达到347家(其中,沿海180家,国际船舶运输企业24家),沿海、内河省际船舶运力总规模达到10153艘,1030.17万载重吨,其中沿海船舶435艘、284.5万载重吨、1.3万客位、2.1万ETU,船龄平均8.21年;内河船舶9718艘、746万载重吨。全年沿海、内河新增运力497艘/91万载重吨,增长10%。

为了大力推进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项目山东试点实施工作,省交通运输厅与省港航局积极推进港口甩挂运输项目试点,目前山东省青岛、日照、石岛、龙眼、威海、烟台6个试点口岸均已开通。全省还积极同日韩港口企业进行交流,开展东北亚地区港口间的互利互惠合作,探索东北亚物流枢纽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今后,山东港航将紧密围绕服务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中西部振兴战略的实施,坚持在加快建设中调结构,在加快发展中转方式,大力发展港口现代物流,积极推进现代航运业发展,强化港口的枢纽地位,着力提高港口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效益,打造山东东北亚物流枢纽和国际航运中心,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分享到:
上一篇:广东珠海推动港口物流作业自动化建设 下一篇:宜宾港海关监管场所通过验收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