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在紧靠马鞍山市长江岸线的3000亩临江江滩上,分散着大小不一的简易码头,聚集着产能低下、污染严重的矿渣采选企业;而附近的大部分民房年久失修,空气存在着污染,道路坑洼不平、污水横流。
2010年,随着该市“1255”城市发展战略大幕拉开,滨江新区对临江江滩的历史沿革深入研究,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景观岸线、发展休闲娱乐观光”的临江岸线及江滩发展新思路,制定了“整体搬迁、分步实施、三年完成”总体目标任务,开启了临江发展新篇章。
敢于闯,走出新区发展新模式
破解临江发展难题,基础设施要先行。2010年初,滨江新区率先启动了沿江大道建设综合工程项目。
然而,修建一流的景观大道,建设总投资就需要上亿元。巨大的缺口资金从哪里来?新区巧妙采取了“借鸡下蛋”“筑巢引凤”的融资模式,瞄准众多央企对投资地方建设项目的重视,主动开展对接,很快与中冶置业南京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当年就融资3亿元,不仅确保了沿江大道项目按时开工,还为开工建设安置房、采石河路西延项目提供了资金保障。随后,新区不断创新融资方式,以存量土地向民生银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融资,以招商项目向企业引资,为新区建设输入了源源不断的“血液”。
勇于干,开辟和谐征迁新天地
加快临江发展,当务之急就是完成江滩地居民、码头、企业整体搬迁。而实施整体搬迁,历史遗留问题多、房产权属矛盾多、外界干扰因素多。
滨江新区采取征迁与安置房建设并举的模式,与雨山区紧密协作,先后启动了沿江大道、江滩企业综合整治、采石港口码头征收拆迁等一系列项目大会战。两年多来,累计征收江滩企业38家、采石港口码头21家、城乡居民房屋700户,拆除总面积达15.3万平方米。为保障被征户尽快入住新房,新区全力加快滨江九华万家花园小区建设;同时,还多方协调,帮助采石港口码头多家搬迁企业协调新岸线规划、选址,为搬迁企业升级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
重于建,绘就临江发展新风貌
加快临江发展、实现临江见江,科学建设是关键。只有把基础工程建设好,把适宜项目引进来,才是临江发展的最终归宿。
到今年初,备受市民关注的沿江大道全线贯通,并与九华西路实现对接,成为马鞍山市首条临江景观大道;江边居民顺利入住滨江九华万家花园小区,标志着我市规模最大、配套最全的安置小区正式投入使用;随着最后一家港口码头企业拆除,该市的长江岸线也将改造成为观光长廊。而3000亩江滩已作为滨江文化湿地公园项目用地,即将开工建设。与此同时,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也看准了这块临江胜地的发展机遇和潜力,纷纷抢滩登陆,先后与新区签订了太白舫渔港、滨江国际名品广场、宝雅花园、明清建筑园等项目,新区未来发展新风貌正逐渐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