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市民毛成永日前建议:应加大水运港航基础建设投入,建设襄阳新港,打造水运物流快捷通道,吸引周边货物来襄阳转运,大力发展临港产业,为产业襄阳培育新的增长极。
毛成永说,因为有水,襄阳以为城。汉江襄阳码头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营运。西汉时期,襄阳码头已成为汉水中游的重要港口。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襄阳水运更是达到了顶峰:保康的第一台汽车从水运送抵县城,修建丹江水库、汉丹铁路的大型设备几乎全部从水路到襄阳起运到丹江,造就了丹江路。当时,襄阳港货物吞吐量占全市客货物运输量的85%以上,为襄阳的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汉江襄阳段可通航500吨级船舶,年运输货物在300余万吨,所占份额越来越少。
毛成永认为,水运物流通道是襄阳所有企业家的一个潜在选项。襄阳生产的商品汽车,通过水路运到上海运费为800元/辆,通过陆路运费则达2400元/辆。襄城卧龙镇开采的膨润土矿,运到无锡卖80元/吨,其中铁路运费成本是40元,如果通过水路运输,企业就每吨节约20元运费。目前,我市的港口生产规模小,设施简陋,机械设备陈旧,装卸工艺落后,严重影响了港口业务的正常开展。此前,我市水运企业曾为东风运过几次商品车,原本可5天到达上海,却走了40天。水运建设的历史欠账,港航基础设施的荒废,导致我市的水运几乎丧失了竞争力,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在襄阳投资建厂的信心。最近,国家北煤南运的重载线经过激烈竞争,最终规划经过襄阳,其中一部分经停襄阳走水路中转,很能说明襄阳水运的重要性。
毛成永建议,抓住机遇,加快水运通道建设投入。当前水运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建成通畅、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近日,省交通运输厅与市政府签订了“十二五”期间襄阳现代运输体系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其中水运投资80亿元建设包括襄阳新港在内的18个基础项目。此外,汉江中下游的航运建设工程正掀起高潮,除已建成的崔家营、王甫洲枢纽,已开工的兴隆枢纽外,汉江下游千吨级航道整治工程也已开工,新集、碾盘山等枢纽正加紧进行前期工作,通行千吨级船舶指日可待。交通运输部门应抓住机遇,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抓好千吨级泊位等基础建设,确保水运物流通道畅通。加快推进落实襄阳新港建设。在襄阳新港规划布局上采用新加坡“港、区、城”的方式布局,港口在江边岸线,工业区和城市生活区随后向纵深布局,集约用地;建立多元化经营主体的专业化码头,与东风、新日结成深度合作的战略联盟,建立集装箱泊位,稳定货源市场;在营运管理上引进国际经验,专业化营运,同时拓展装卸仓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临港开发、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业务,加强港口相关产业集中度,向上游产业渗透,吸引临港产业落户,将贸易与流通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