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从云南省航务管理局获悉,澜沧江—湄公河中国境内“瓶颈”航段——澜沧江曼厅大沙坝航道于近日顺利打通,经整治后的航道已达到五级航道标准,常年可通航300吨级船舶。
曼厅大沙坝浅滩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景哈乡之间,处于澜沧江—湄公河中老缅泰四国通航水域中方内河段,是不稳定冲击型游荡性浅滩,周边有9个傣族、爱伲族聚居村寨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整治前河道分布成为几个或几十个沙洲,河槽呈游荡性变化,航道不固定,河槽水深仅在0.3-0.6米之间,全年碍航时段长达8个月,是澜沧江—湄公河在我国境内最严重的碍航航段。
曼厅大沙坝是澜沧江航道整治工程中,投资最大、耗时最长的一个工程,滩情随各年的水位、流量、来水来沙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从设计到施工都是动态的设计,动态的管理。曼厅大沙坝航道整治工程共完成投资6306.88万元,比概算批复节约资金53.50万元。
云南省航务管理局党委书记傅志明介绍:“经整治建设后,形成了单一航道,通航保证率95%,达到五级航道标准,原来100吨级船舶每年通航6个月到整治后可常年通航300吨级船舶,船只货运量大大提高。工程保护了两岸15.7公里的岸线不再被水流浸蚀坍塌,淤沙固滩,共淤造可耕土地近万亩。”
傅志明表示,这个云南省重点港航项目的建设和竣工,对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的发展、云南边疆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整治工程达到了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