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通道 >  水运
安监局:2011年中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近18万艘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2-08-01 浏览数: 标签: 2011,中国,水上运输,船舶,

8月1日电,2011年中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7.92万艘,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46万公里,完成水路客运量2.46亿人。

近年来,中国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2011年底,中国拥有公路营运汽车1263.75万辆,公路总里程达410.64万公里,高速公路达8.49万公里,分别是2005年的1.7倍和2.2倍;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7.92万艘,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46万公里,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968个,是2005年的7.4倍。2011年,全国营业性客车完成公路客运量328.62亿人、旅客周转量16760.25亿人公里,是2005年的近2倍;完成水路客运量2.46亿人、旅客周转量74.53亿人公里,与2005年相比基本持平。

在交通运输业突飞猛进的同时,交通运输安全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十一五”时期:全国交通运输事故死亡人数年均减少6732人。与2005年相比,2010年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1.2%和33.9%;水上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7.8%和31.3%。2011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2010年分别下降4%和4.4%;水上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和11.6。

据悉,交通运输部一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始终摆在重要位置上,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做到“四个注重、三个突出”。

一是注重组织领导,推动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落实安全监管责任。交通运输部党组历来把交通运输安全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领导亲自担任交通运输部安全委员会主任,分管安监司,亲自动手抓安全生产。

二是注重安全规律研究,推动长效机制建设。在道路交通运输方面,狠抓源头管理,总结提出了道路客运“三关一监督”的工作要求,突出抓好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车辆设备技术、从业人员从业资质、汽车客运站等源头安全管理。在水上交通运输方面,确立了“四区一线”水域、“四客一危”船舶、“四季三节”时段和“四船一链”环节的监管重点,形成了“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基本思路。

三是注重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企业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为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了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制定印发了《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有力保障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是注重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推动企业依靠科技进步防范事故。在道路运输车辆上,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在“两客一危”车辆上安装动态监管系统工作,加强了对车辆和驾驶人的动态监控。目前,已建立省级平台31个,149.4万辆车安装并上线使用动态监控设备。在船舶和港口上,建设并应用了VTS、GPS、AIS、CCTV等监管系统,不但提升了船舶防碰撞和应急处置能力,也提高了各级海事机构的安全监管能力。

五是强化对驾驶人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针对客货车辆驾驶人,会同公安部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从驾驶人的培训、考试、从业准入、日常教育管理、违规问题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严格的要求,切实提高驾驶人的安全意识、驾驶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针对船员,修订、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管理质量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等重要管理文件,有力加强了船员管理、船员教育和培训的质量控制,大大提升了船员的综合素质。

六是强化车、船安全技术性能提升,确保行驶安全。自2004年6月起,在全国集中开展了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国干线公路货车超限率由原来的7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0%左右。组织开展了渡口渡船、低质量船舶专项整治、防泄漏防碰撞专项治理、砂石运输船施工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以及全国客渡船舶安全专项检查等活动,进一步消除了各类船舶的安全隐患,大大改善了船舶的技术状况。目前,在要求通过全国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验收的30个省级地区中,已有18个通过了验收,剩余地区将在今年内完成验收工作。

七是强化对道路、航道的整治,改善车、船的通行条件。交通运输部自2004年连续9年开展了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截止2011年,全国共投入了180.2亿元,对19.8万公里山岭重丘区的国省干线公路及其沿线设施中存在的影响行车安全的明显隐患路段进行了整治,大大改善了临崖、陡坡等危险路段的安全设施保障水平。制定出台了《内河航道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通过加强航道建设、养护与管理,全国内河航道不仅里程增加,航道等级也得到了提高,2011年五级及五级以上航道通航里程比2005年增加了10%,而且在养护和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分享到:
上一篇:南港工业区开辟“船舶运输绿色通道” 下一篇:珠海港主航道年底扩建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