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通道 >  水运
探寻滨海新区文化根脉 海河内河航运网始于三国
来源:渤海早报 发布时间:2012-09-27 浏览数: 标签: 探寻,滨海,文化,根脉,航运

专注于滨海新区历史研究的民间文化学者李学韩关注本报“寻找新区文化根脉”活动,他表示,以海河为代表的新区海河航运从兴到衰,见证了新区的巨大发展变迁。航运文化已成为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学韩说,史料记载从三国时期就形成以天津为中心,以海河为主体的内河航运网。到清末时期,塘沽境内的海河平均宽度达300米,深达8米,水量充足,流速平缓,是优良的内河航道。19世纪90年代,塘沽开始大量建造码头,海河上既有远海来船只,也有内河运输船只,海洋运输和内河航运十分兴旺。

除了内河航运,海河上还有驳运,在大沽口、塘沽、天津之间转运货物。1860年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大量的外国大轮船沿海河驶往天津。1886年后,海河逐渐淤塞,轮船不能抵达天津,大沽口到天津的驳运繁荣起来。

据李学韩介绍,20世纪中期,海河上游兴建水库、河坝等拦蓄工程,下游水位下降,航行受阻。1985年,泥沽又建起二道闸,航道被切断。海河航道仅剩约四十公里,之后由于公路、铁路的发达,塘沽内河航运和驳运功能逐步减弱。

分享到:
上一篇:波罗的海运价指数下跌 巴拿马型船运低迷 下一篇:重庆市港航局为武隆水运安全“把脉”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