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的版图上,一条内河航线与海岸线并行,将黄海与长江在江苏境内紧密衔接。这条375.5公里的航道,就是连申线。2010年底,连申线通向长江的最后92公里东台至长江段航道整治启动,南通独占66公里,成为江苏航道能否实现通江达海的关键。
在海安复线船闸繁忙的建设工地,南通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航道处处长曹建中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我们将力争2013年底基本通航,把这66公里高等级航道建成代表江苏航道‘十二五’期最高水平的精品示范工程。”
生态理念贯穿设计与施工
“不能一味追求高大全建设目标,所有设计都应从当地环境出发。”曹建中态度鲜明地提出:“我们的航道护岸就是要宜林则林,宜岸则岸。”
连申线南通段66公里航道形态复杂多样,地质条件各异,城镇、农村功能需求不一。“我们在66公里连申线航道南通段共采用了十多种不同形式的生态护岸,生态化就是最好的建设。”南通市航道处副处长羌永芬介绍说,在农村段,该市全面保留生态滩地,既有效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又降低了造价。在城镇段,设置亲水平台和城市景观带,提升航道社会功能。
连申线南通段短短66公里有39座大型桥梁建设,如何做到美观大方,又不影响周边环境,一度成为困扰建设者的难题。最终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因地制宜、因需制宜,绝不一味求新求大。于是南通市对每一座桥梁周边环境进行调研走访,根据当地需求设计不同类型桥梁,在桥梁外观上,与当地环境风貌融为一体,最终,39座风格各异的桥梁设计方案正式敲定。一位领导听过汇报后笑称,连申线南通段堪称江苏航道的桥梁博物馆。
连申线南通段土方达到了2400万方,南通市专题编制土方综合利用方案,结合地方沟塘填筑及道路、园区工程建设土方需求综合调配,实现综合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曹建中告诉记者,开工建设两年来,已节约用地500多亩,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