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上海航交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收1077点,较前月下降13.5%。其中欧洲线1028USD/TEU,下降31%;美西线2046USD/FEU,下降15%;美东线3099USD/FEU,下降8.3%。
海关统计显示,1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5%。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9%,增速较前月大幅回落。外贸进出口的大幅波动给集装箱运输带来较大的冲击。随着圣诞货物出尽以及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今年的集装箱运输旺季已基本结束。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淡季,各大船公司从10月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运力削减措施,部分班轮公司甚至在部分航线逆势提价,以阻止市场价格的进一步下滑。但由于货量下滑幅度较大,提价行动不得不延迟,致使市场运价大幅回落。11月底,上海港出发的15条主要航线运价六涨九跌,欧美等主流航线运价均大幅下滑,而中东和东南亚航线运价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上海至欧洲航线运价下跌已超过三成,运价再度跌回赢亏点之下,月底其舱位利用率徘徊在七成的低位,地中海航线的舱位利用率更是跌至六成。受罢工事件影响,北美航线运价也明显下滑,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下滑至八成左右。绝大部分航线运价的下滑,特别是欧美主流航线运价的疲软,拖累了综合指数。与今年5月份的1501点高位相比,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已下滑28%,市场正逐步向调价前的水平逼近。
集装箱运输已进入年末的淡季,班轮公司打破往年的“低价保量”经营模式,更加注重“削量保价”的自救模式,通过运力、运价双管齐下,将运价恢复到较合理的水平。劳氏情报发布的最新周报显示,截至11月16日,全球闲置集装箱船达到308艘,闲置总运力已达到54.7万TEU。随着市场的持续低迷,一批超大型集装箱船也开始加入闲置队伍,其中包括5艘5000TEU~7499TEU船、8艘7500TEU~9999TEU船以及达飞旗下的一艘11400TEU特大型船。报告预计未来数周闲置运力数量将继续走高。在适当控制运力后,以马士基为代表的多家主流集运公司日前宣布12月份再次上调运价,欧美线涨幅为每标准箱500美元左右,其主要目的是给明年的运费合约谈判作铺垫。但2012年的最后一搏能否成功,仍存在较大变数。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态势依然脆弱,再加上新增运力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在传统淡季下提价难度较大。
中小型船运价上扬BDI守住千点关口
11月30日,波交所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报收1086点,较前月上升5.9%。其中海岬型船2199点,下降9%;巴拿马型船980点,上升25%;超灵便型船766点,上升13%。
由于中国冬季煤炭需求升温,巴拿马型船运价继续大幅回升,灵便型船运价低位反弹。受上述两大船型市场利好拉动,11月份国际干散货运价指数延续前月升势,固守在千点之上,但涨幅较前月有所收窄,显示受运力及需求因素影响,1200点压力位突破有一定难度。
11月份,巴拿马型船市场继续升温,对BDI的贡献突出,其4条航线平均日租金月底报收7815美元,而该航线9月份租金曾跌破1000美元,恢复程度比较明显,但该运价水平仍远低于成本,航运企业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受益于煤炭及镍矿需求升温,大灵便型船运价触底反弹,其6条航线日租金成功收复8000美元线,特别是印尼至印度的租金更是突破了1万美元关口。上述两大船型运价的上扬带动综合指数上升,而近期走势凌厉的海岬型船,终于放缓了租金上涨速度。尽管其平均日租金仍维持在1.6万美元的相对较高水平,但其上涨动力渐显不足,租金能否稳固受到更大的考验。其主流航线澳西—青岛的矿石运价已从11月中的9.8万美元/吨下滑到月底的8.5万美元/吨,降幅达13%。
从区域来分析,由于船型的运力分布及其相应的货物需求不同,太平洋区域与大西洋之间运价水平继续存在差异。其中跨太平洋区域海岬型船租金已从10月底的2万美元下降到11月底的1.3万美元,而跨大西洋同类船从10月的1.4万美元上升到11月底的1.9万美元,两区域运价出现逆转,价差达30%。而两区域间的巴拿马型船运价差距趋向缩小,跨太平洋往返日租金7819美元,跨大西洋同类船日租金为8807万美元,价差从10月的接近四成下降到一成多;超灵便型船最活跃的亚洲地区平均日租金为7400美元,明显低于美湾的1.3万美元。
今年9月初以来,我国的钢材价格触底反弹,并持续回升了一个多月,呈现出长达一个多月的高位振荡。伴随钢价的走强,钢企进口矿石积极性升温,海岬型船市场运价快速反弹,引领国际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走上千点关口。但11月中旬开始,我国钢材价格逐渐回落,海岬型船运价也随之下滑,好在巴拿马型船和超灵便型船运价受亚洲煤炭、镍矿需求升温而大幅反弹,支撑了综合指数的小幅回升。但随着年底运力释放和需求逐渐平和,目前的反弹能否持续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特别是中小型船市场仍以低迷为主,综合指数的千点关口争夺将更加激烈。
传统煤炭需求无望沿海市场再陷“冰点”
11月30日,上交所发布的沿海(散货)运价指数报收1055点,较前月上升1.1%,同比下降8.6%。
随着冷空气南下,11月份理应进入煤炭消费旺季,但今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内贸煤炭需求降温,再加上外贸煤炭的增长和电厂煤炭库存较高,电厂冬季储煤以及进煤积极性远不如往年。据秦皇岛煤炭网统计,11月份,秦皇岛锚地煤炭船舶仅有7天时间在百艘以上,其余均在百艘以下,最低曾降至75艘,为今年来的最低水平。尽管派船量降至冰点,但煤炭的库存仍处高位。秦皇岛港煤炭库存从月初的不到550万吨上升到月底的680万吨。全国主要电厂11月中旬煤炭库存可用天数保持在25天,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呈现煤炭供应充足、需求不振的被动局面。由于需求疲软以及远洋市场低迷,11月份沿海运输市场继续底部振荡。11月底,沿海两条主流航线——秦皇岛到上海、秦皇岛到广州的煤炭运价分别为26.4元/吨和34.9元/吨,分别较前月持平及下降4%,运价远低于运输成本,航运企业亏损面继续扩大。
但可喜的是,近年来失控的新增运力在三季度出现了放缓的态势。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沿海干散货船运力总量为1595艘∕4816万载重吨,比二季度末净增9艘∕74万载重吨,运力净增长1.6%,增幅已较前两个季度的6.0%和4.2%有明显的收缩。今年前三季度累计运力净增529万载重吨,增长幅度为12.3%,较去年的24.2%增幅已大幅放缓。尽管如此,市场要消化如此庞大的过剩运力仍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由于市场低迷,海运业经营严重亏损,船东们纷纷延缓新船下水或撤单,并加快老旧船淘汰进程,避免亏损面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