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通道 >  水运
湖北水运,引领中部直驱海洋
来源:交通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3-01-15 浏览数: 标签: 湖北 水运

  湖北水运好戏连台,两年来,湖北省58个港航项目相继开工,在建港航项目达到93个,在建港航项目总投资规模突破250亿元。到2014年,将新增千吨级航道277公里,新增港口吞吐能力7100万吨,全省港口吞吐能力可望突破3亿吨,提前一年实现规划目标三年后,湖北省将初步建成通江达海、辐射中部、面向全国的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帆樯如林、舳舻相接”的胜景或将再现。

 

  乘坐私家游艇,一览高峡出平湖美景。这样的画面,你憧憬过吗?

 

  别说不可能,因为这个梦想即将变为现实。随着三峡游轮中心的建成,每位游客都能刺激地体验一把。

 

  随着武汉阳逻、宜昌云池、黄石棋盘洲、荆州盐卡等等一批重点港航项目顺利推进,湖北省正开启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跨越的新征程。

 

  寸水寸金开启沿港经济

 

  2012年12月18日,冬日暖阳洒向江面,泛起涟涟金光。走进武汉新港码头,一片繁荣的场景扑面而来:江上,一艘艘巨轮正在装卸大宗货物;陆上,各种车辆在货场与码头之间穿梭不停。

 

  2008年,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做出建设武汉新港的重大战略决策,将武汉和鄂州、黄冈、咸宁4市的港口统一规划建设,定下“亿吨大港、千万标箱”的目标。

 

  经过3年努力,一个规划面积9300平方公里、港口岸线548.2公里的武汉新港港口群正迅速崛起,成为新的“投资热土”。

 

  借港发力,全省沿港经济正迅速崛起,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临江“筑巢”。

 

  2010年11月23日,中粮集团携手黄石市粮食储备公司,在位于长江棋盘洲岸边的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动工兴建总投资达40亿元的粮食现代物流加工中心。

 

  80万吨大型乙烯、武汉石化、全国稻米交易中心、武钢200余万吨的深加工基地等一批沿江大项目已经或即将投产;武钢、武石化、神龙汽车等大型企业已形成依托港口大进大出的规模效应。

 

  目前,随着宜昌港秭归港区茅坪作业区二期工程、武汉新港纱帽港区公用综合码头工程等第三批港航项目开工,湖北省已完成“十二五”港航项目总投资的一半以上,有望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按照规划,到2015年将实现“四个形成”,即以3亿吨港口吞吐能力、400万标箱集装箱吞吐能力为标志的五大港口综合运输枢纽基本形成;以2000公里高等级航道为基础的湖北内河航道网基本形成;以1000万吨船舶运力为主体的水路运输系统基本形成;以1000艘渡船改造为重点的支持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多元筹资助力水运大跨越

 

  2011年11月28日,黄石市政府与深圳市盐田港集团合作开发,投资估算约10亿元的棋盘洲新港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到2020年,37亿元的大手笔投资将把棋盘洲港区打造成吞吐能力超过5000万吨以上的全新港区,再造一个“黄石港”的梦想正式起航。

 

  黄石与盐田港集团的合作,是湖北省破解筹融资难题的一个有益探索。

 

  由以交通港航部门为主转向政府与社会合力,由就水谈水、单一建设转向资源捆绑、综合开发,一个政府投资、地方集资、社会融资的多元化水运筹融资机制开始形成。省港航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开工的35个项目中,就有20个来自民间投资。民间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已达60%至70%。

 

  棋盘洲港区二期工程投资估算约10亿元,拟新建8个5000吨级泊位,计划使用岸线1024米,陆域占地面积约为260.3亩,新增通过能力811万吨/年。棋盘洲港区建设完成后,可形成4500—5000万吨的吞吐能力,将成为辐射鄂东、皖西、赣北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2011年12月8日,省政府旗下长江投资公司与荆州市联合成立长荆公司,承担起李埠港综合码头重点物流园区及配套项目,推进以港兴城、以城兴业,服务荆州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重任。

 

  与此同时,长投公司将把李埠港区综合码头项目作为支持荆州振兴的“引爆工程”,跟进一系列重大项目,支持荆州发展。

 

  新港尚未动工,一大批嗅觉灵敏的企业已流露出落户的强烈意向。卓尔国际、美的集团、中纺油脂、宏昌集团、江苏五方、紫电工业等早已把触角伸到这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负责项目投资的长荆公司总经理张海斌告诉记者,现在这一带都是农村,港口建成后借两江之利汇聚物流,物流带动企业聚集,企业再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人口攀升,土地升值,城市将会随着港口的崛起而兴盛繁荣起来。

 

  一座面积20多平方公里的临港新城将在李埠港身后崛起,相当于再造了一座荆州新区。

 

  在破解筹融资难题的同时,湖北省港航部门积极向交通运输部争取资金,共有15个项目列入部“十二五”规划,已取得部“十二五”承诺资金19亿元。另外,还恳请加大对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支持力度、支持以三峡翻坝转运为核心的宜昌三峡物流中心的建设、尽快实现汉江国家高等级航道规划目标等三个建议。

 

  两年来,交通运输部已对湖北省安排水运建设资金达9.734亿元。此外,省政府也积极支持水运建设发展,共安排10亿元长江港航建设专项资金支持港航建设项目。

 

  “一港双园”模式实现无缝衔接

 

  沿长江而上,从洪湖新堤港到荆州盐卡港,再到松滋车洋河港,在荆州483公里岸线上,11个重点港口塔吊林立、机器轰鸣,集纳沿江8个县市区的荆州亿吨组合港,已初现峥嵘。

 

  港口建设如火如荼,激活了临江产业园发展动力。

 

  2012年9月15日,走在江陵县城东工业园20米宽的楚江大道上,轻工纺织、食品加工、精细化工、机电制造、金属材料等各类企业应接不暇。

 

  家和宝(江陵)厨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小东说,公司看好江陵港物流优势,计划把江陵打造成节能环保“不粘锅”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8亿元,占地60亩。“这60亩以前是低洼地,村民用作鱼塘,一年收入不到6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解决1500人就业,村民抢着帮公司搞建设。”

 

  荆州市港航管理局局长骆春征说,荆州亿吨组合港建设正在提速,在提升水运能力的同时,还促进县市区将更多的产业园迁至长江沿岸。“港、园”并进模式,也为荆州开发区带来春天。2012年元至8月,荆州开发区签约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25个,合同投资额达134.2亿元。

 

  “十二五”以来,围绕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目标,湖北省交通运输部门统筹发展规划,依托重点港区,发展港口物流和临港产业,形成了港口开发、临港产业园和物流园发展的“一港双园”无缝衔接模式,充分发挥水运大运量、低成本优势,推进湖北省综合运输协调发展。

 

  目前,湖北全省50多个与工业园区、物流园区配套的港口项目成型,吸引了大批投资百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临江而建,港口开发、临港产业园和物流园协调发展的“一港双园”无缝衔接模式基本形成。

 

  据了解,湖北在港口布局上,与综合运输通道相互衔接,以铁、水、公无缝衔接为导向,在长江、汉江与贯通湖北的六条综合运输通道立体交叉点宜昌、荆州、武汉、黄石、襄阳打造综合枢纽港口,基本形成以3亿吨港口吞吐能力、400万标箱集装箱吞吐能力为标志的以港口为基础、公铁水为一体的五大综合交通枢纽。

 

  在港口功能分区上,与产业布局相互衔接,针对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的产业特点,确定武汉新港阳逻港区以集装箱运输为主、沌口港区以商品汽车滚装为主、白浒山港区以石油及化工品为主。

 

  在港口建设重点上,与经济发展重点相互衔接,将路网衔接、园区配套作为项目建设的前提,优先建设港区公路、铁路集疏运条件具备和后方与工业园、物流园、货运站场连为一体的港口项目。目前,湖北省50多个与工业园区、物流园区配套的港口项目日渐成型,吸引了一大批投资百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临江而建。

 

  “十二五”期,湖北将重点构建分工合理的“1233”九大港口综合物流中心,即:1个宜昌三峡翻坝中转物流中心,黄石棋盘洲、襄阳新港等2个件杂货及干散货中转物流中心,武汉阳逻、宜昌云池、荆州盐卡等3个集装箱中转物流中心,荆州、武汉、襄阳等3个配煤储运中心。

 

  “水运复兴”提振长江战略

 

  冬日黄昏,武汉长江二桥在平缓的江面上投射出淡淡的影子,江上已不见千帆竞发、熙熙攘攘。

 

  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沿江铁路和公路的快速发展,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开始日渐衰落。因水而兴的武汉,在长江水运没落之时,在国内经济地位也随之严重下滑。

 

  然而,随着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215亿元打造长江航道、启运港退税、探索长江大通关模式等一系列振兴长江航运的举措陆续出台,曾经“流金淌银”的“黄金水道”,正在走向复兴。

 

  湖北90%的外贸经过长江水运。“黄金水道”的复兴,势必将推动包括湖北在内的中部地区开发开放。

 

  2012年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长江流域开发开放,探索建立沿长江大通关模式,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一周之后的8月1日,武汉阳逻港试点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从该港口发往上海洋山港中转至境外的出口货物,一经确认离开武汉即被视同出口并可办理退税。

 

  该政策由财政部、海关总署、国税总局联合发布。武汉阳逻港因此成为首个,也是目前唯一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的长江沿线港口。

 

  “启运港退税,将加快本地外贸企业资金周转效率;也会提高武汉港口的箱源集并。”武汉新港管委会港口管理处处长余也解释说,此前,若有货物从武汉阳逻港出发运往国外,需在上海洋山或者南京等地港口中转,武汉阳逻港是启运港,洋山或南京是报关港,只能在洋山或南京出口退税,这往往要耽误较长时间。许多企业因此被迫选择远赴韩国釜山港、日本东京港中转。

 

  而启运港退税政策开始实施后,从武汉阳逻港发往洋山港中转至境外的出口货物,一经确认离开阳逻港,即被视同出口,并可在武汉办理出口退税。外贸企业将由此获得出口退税的时间提前10天到两周,提高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

 

  实际上,在探索长江大通关模式、启运港退税试点这些复兴“黄金水道”的“软件”升级之前,整治长江航道的硬措施也已启动。

 

  根据交通运输部“十二五”投资计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投资215亿元用于长江航道建设,复兴长江“黄金水道”。其中,航道治理165亿元,其他基础设施建设50亿元。航道整治后,水深扩大,船舶通航能力提高,届时,5000吨级轮船可直抵武汉。

 

  “通过铁路、公路和港口的无缝对接,灵活、便捷的货物通关模式,能大大提升物流效率。”武汉阳逻港的直接腹地是“中三角”,以及豫、陕、皖等省部分区域。“该港成为"中三角"共用的启运港,将促进"中三角"外向型经济发展,便于打造内陆开放的高地。”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说。

分享到:
上一篇:预计今年福建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超4.5亿吨 下一篇:交通运输部解读水运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