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政务网站在首页发布我省加快推进“引江济淮”工程新闻,对安徽省江淮运河工程的推进情况予以关注。来自安徽省交通运输部门的消息称,整个工程将争取“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十三五”期间完工。
“江淮运河”即将开建
上世纪50年代初,安徽省水利部门根据淮河流域工农业发展用水要求,预测淮河水资源将会出现供不应求的问题,开展了从长江调水到淮河、沟通江淮的调研和方案比较工作。2006年,“江淮运河”列入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同时,“引江济淮”暨江淮运河工程已列入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淮河流域综合规划等三项重大规划之中。
9月初,记者从安徽省地方海事局获悉,“引江济淮”暨江淮运河工程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安徽省已经成立该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办公室,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已经全面启动,计划在今年底完成。整个工程争取“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十三五”期间完工。
“江淮运河建成后,淮河连通长江,合肥将成为江淮航运中心。”合肥市港航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安徽省航道将因此形成“两横一纵”格局,即长江、淮河为两横,江淮运河与“三支”合为一纵。作为江淮中心的合肥,是毫无争议的最大受益城市。江淮沟通,不仅仅是打开了合肥水运“北上”通道,而且是合肥能否成为江淮航运中心的决定性条件。
南北水运大通道将圆梦
“江淮运河”建成后,将结束安徽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水运分割的历史。沿淮区域和淮北是国家粮食和能源基地,冶金、水泥、化肥等大部分物资多集中在省会合肥以南的长江经济带。南北之间有大量物资需要交流,江淮之间急需一条缓解运力紧张的航道。“江淮运河”建成后,河南的煤炭拉到武汉,可减少500公里运距。这将形成经豫东、皖北、江淮运河进入长江的南北水运通道,有利于完善水运网络,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也将圆了安徽数十年的沟通长江淮河,打造南北水运通道的梦。
据测算,若要形成同样的运输能力,公路、铁路、水路的基础设施投资比为7:3:1,完成同样货运量,公路、铁路、水路的运输成本比为5:3:1。而水的碳排放量更是只有公路运输的1/15。沿淮煤炭、矿石、建材等大宗货物适用公路运输既不经济,也易产生污染。采用水路运输,运量大、成本低、污染少,是最好的选择。沟通江淮水运,将改变安徽省境内铁路运输和煤电油运紧张的局面,完善安徽省南北综合运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