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入长江、南下珠江”,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贵州省将投入100亿元以上资金,用3年时间完成贵州人的百年“水运梦”。
日前,记者从贵州省政府办公厅获悉,贵州将在贵州省范围里开展为期3年的水运建设大会战,加快水运通道和港口建设,加快打通“北入长江、南下珠江”的贵州“通江达海”大通道。
贵州江河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因水电站建设等因素,除赤水河外所有出贵州省水运通道均变成区间通航,水运的中长途运输优势几乎丧失殆尽。贵州现有航道总里程3563公里,营运货船最大吨位为1000吨级,其中1100公里航道因水电站未建通航设施造成断航。
自国务院出台扶持贵州发展的相关政策后,具有载量大、占地少、能耗低等优势的水运成为贵州交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为充分发挥水运优势,进一步改善水运基础设施条件,贵州省近期下发水运建设方案,提出从2014年1月1日起开展水运建设3年大会战,加快水运通道和港口建设,加快打通“北入长江、南下珠江”的贵州“通江达海”大通道。
贵州省提出,2014年至2016年,贵州省将完成水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到2016年,贵州省高等级航道达到700公里以上,水运能力达2000万吨以上,港口码头吞吐能力突破3000万吨。
依据建设方案,贵州将加快建设乌江、红水河水运主通道,打通贵州“北入长江、南下珠江”,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的两条出贵州省水运主通道。
同时加快建设赤水河、都柳江、清水江、锦江水运出贵州省辅助通道,进一步提高赤水河航道通过能力,推进都柳江和清水江航电一体化,结合旅游航运发展,研究编制东入沅水锦江航运规划。
为发挥水运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贵州提出将水运交通建设有效连接37个产业园区、230个小城镇、42个旅游景区、46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29个城市综合体,充分带动沿线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