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西江经济带—第二届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广西行新闻媒体采访团走进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旗下的贵港航运枢纽,此工程为国家实施西江梯级开发、打通大西南水上出海通道的西江航运建设二期工程的主体工程。
当贵港航运枢纽的船闸大门慢慢打开,一艘满载1200吨货物的货船正缓缓驶出闸口,向目的地进发。据了解,贵港航运枢纽位工程一线船闸及水电厂工程总投资额为18.73亿元,水电厂为河床式低水头电站,年发电量为6.12亿kWh。船闸为单级单线船闸,上引航道长1300米,下引航道长560米,一次可通过2×1000吨顶推船队,设计年通过能力1200万吨,于1998年1月1日通航,已不间断连续安全运行15年。枢纽建成后,淹没浅滩和礁群22处,渠化了贵港至西津的航道,南宁至广州的航道等级由原来的六级提高到三级,常年可通航千吨级船舶。
广西西江集团贵港航运枢纽分公司总经理黄锡斌告诉记者,通航至今,枢纽吞吐能力不断增大,过闸船舶运力增加了10倍左右,目前过闸船舶大部分为1200吨,有些还达到3000吨。枢纽的运力增大后带动了沿江产业的经济发展,使贵港市受益很大,西江经济带也逐渐形成。通航条件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西江航运的发展:船只航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2-3小时;过闸船舶也有较大的变化,由原来的250吨以下转变为大部分核载1000吨以上的大船;过闸物资上行以砂、玉米、化肥、废铁为主,下行以水泥、白糖、木材、化工原料为主,成为西南出海的“黄金水道”。
“我参加过多种形式的全国网络媒体采访活动,广西新闻网这次聚焦西江经济带的行程很独特,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业界有这么一个说法:‘小商品靠快递,大产业靠物流’。通过这几天的走访了解,我们看到广西这几年一直在大力发展航运,我相信贵港航运枢纽二期工程建设起来后,当地老百姓、企业和过往船舶都受益匪浅。”中国网络电视台(央视网)记者王佳勇认为,贵港市把航运发展起来后将对西江经济带沿边、地方产业发展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今天我们参观的贵港航运枢纽虽然较一些大海港来说比较小,但是航道不断升级后,它在西江航运的枢纽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广西的水资源相当丰富,此次采访活动对广西的水路资源、西江航运线路进行多样化的集中报道,很好地向全国人民展示了西江经济带的活力与魅力,也可以吸引国内外的投资商来投资广西的水利建设。”猫扑网记者蒋少坤对记者说道。
据悉,今年7月3日,贵港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5.03亿元,新建1座3000吨级船闸,闸首闸室总长369.5米,船闸及引航道总长约2417米,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为3100万吨,通过代表船型为3000吨级货船、多用途集装箱船、2×2000吨顶推船队。项目建设工期为40个月,计划2017年竣工。
黄锡斌介绍,贵港二线船闸建成投产后,贵港航运枢纽一线、二线船闸的年单向总通过能力将达到4300万吨,成为仅次于长洲水利枢纽的广西第二大船闸,将有效解决一线船闸通过能力不足、制约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将可以满足贵港至广州通航3000吨级船舶的需要,对于促进产业沿江聚集,吸引东部产业转移,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