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航务管理局与四川省航务管理局联合召开了金沙江航运发展专题会商会议。两省同意加强衔接,形成合力,力促金沙江下游电站与航运设施同步建设,加快推进金沙江溪洛渡至向家坝高等级航道及水富至宜宾航道建设。同时,争取将金沙江水路交通建设纳入《长江经济带立体综合交通走廊规划》。
这只是云南加快振兴内河航运步伐的举措之一。如今,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让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成为了对外开放的前沿,也给云南水运带来牵手长江和沟通“两洋”(太平洋、印度洋)、连接“三亚”(东亚、东南亚、南亚)的重大发展机遇。现在,以多山著称的美丽云南,正试图改变人们对它的印象,抢抓机遇,积极谋划水运发展。
构筑无缝衔接的水路运输体系
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云南充分发挥作为南方丝绸之路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水路出境连通海上丝绸之路和东南亚、南亚的区位优势,计划形成北进长江、南下珠江,沟通“两洋”、连接“三亚”,干支相通、江海直达,港口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船舶标准化、合理化,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协调发展的水路交通运输体系。
大规划才有大发展。今年1月6日,云南省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了《云南省水路交通发展规划(2014—2030年)》。这一规划涵盖了航道、港口、道路、运输船舶、邻水产业、旅游文化开发、海事安全监管及支持保障系统等领域。今后三年,结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云南将重点进行金沙江中游库区航运综合建设、水富港扩能、澜沧江橄榄坝航电枢纽、澜沧江中缅31公里航道建设、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二期整治、中越红河界河航道以及中缅瑞丽江航道建设等工程项目。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至2017年年底,云南全省航道通航里程将达到4200公里,货运量完成1720万吨,客运量完成1870万人次。基本形成金沙江中游旅游文化航运基础产业,实现金沙江下游溪洛渡至长三角的航道全线畅通,以水富港为主枢纽港的出省长途货运将得到大幅增长。同时,云南进一步发挥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作用,国际水路运输通道将从目前的景洪港到泰国清盛下延至老挝琅勃拉邦,上延至临沧港,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初步实现国际航运向滇西地区延伸辐射以及公路、水路的互联互通和联合运输。
“一台三运”水运建设市场化启航
云南航运发展优势明显,但长期以来物流需求较小,许多沿河地带交通困难,经济落后,产业不发达,航运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而由于地方发展相对滞后等原因,云南水运投资也一直较少。为了“扬长补短”,云南省航务管理局提出了“一台三运”的发展思路,即构建一个投融资平台,建设畅通航运、绿色航运、文化航运。
“制约云南水运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水运建设和发展仍然处于计划经济模式,违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造成港航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水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云南省航务管理局局长孙永祚说。为补齐这块短板,云南决定搭建投融资平台。
今年4月24日,云南省港航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南港投)揭牌成立。据介绍,云南港投是云南省人民政府出资设立的一般性国有独资公司,同时兼顾承担政府的一定公共性职能。公司负责对水运基础设施、航电枢纽、旅游及相关项目进行投资开发利用,业务涉及项目建设管理、机械设备租赁、工程咨询服务、物资批发代购、物流、仓储、广告、房地产开发经营、货物及技术进出口等。
成立以来,云南港投频频发力,多个项目都在积极推进之中。例如,联合丽江市政府有关部门,共同推进金沙江中游(丽江段)库区航运开发工作;联合有关方面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开发和航电枢纽建设投资事宜;积极引进省外有实力的单位和企业共同开发澜沧江航运。
同时,云南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如金沙江中游航运综合开发项目,把航运与文化旅游结合在一起,既能使游客欣赏到金沙江的壮丽风光,又能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好的水运基础条件。此外,云南还围绕畅通航运、绿色航运开展建设,使云南的江河航道连接更广的世界,真正让顺畅的航运服务云南经济建设。
据悉,去年云南省完成水运固定资产投资2.74亿元,同比增长14%;全年完成客运量916万人次,同比增长7.1%;完成货运量502万吨,同比增长8%。今年,该省计划完成水运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随着规划项目的逐步实施,水运将在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优势明显 短板待补
云南河流纵横,河道构成天然的通途,连接着世界,水运优势得天独厚。
据统计,云南具有航运开发价值的主要河流有63条,数十个可发展航运的库湖区。跨越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独龙江(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河道总长1.42万公里,其中可开发航运里程约9000多公里。六大水系干支流上30多座大中型电站所形成的梯级水库群,可延伸深水航道近3000公里。此外,云南具有连接长江、珠江的两条出省水运通道,以及通往太平洋、印度洋的澜沧江—湄公河、红河、伊洛瓦底江等三条出境水运通道。
近两年,云南加快构建“北进长江,东入珠江,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南下湄公河、红河,西进伊洛瓦底江,沟通太平洋、印度洋”的水路交通运输体系。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内河航运里程约3374.76公里。其中,三级航道14公里、四级航道540.21公里、五级航道295.4公里、六级航道958.53公里、七级和七级以下航道1566.62公里。全省拥有港口12个,泊位总数192个,货物吞吐量457万吨、客运吞吐量1549万人次。
虽然云南航运发展优势明显,水运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航道等级低、客货运量较少、建设资金紧缺、投资渠道单一、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问题,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始终处于短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