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项目落实大会后,以发展为先、以项目为重、以落实为要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聚焦项目落实”,通过记者所见、所闻、所感,展现各县(市)区、经济区超前谋划,全力保障项目开工建设的工作状态,以及重大项目的建设推进情况。
春节过后,临港产业园区全面启动实施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和薪酬制度,以新的体制机制推动项目落实和园区健康发展。
新的管理体制将以区块作战的方式,组建产业、新城、配套、城市化四大区块,管委会统一领导、决策和部署区块经济工作,区块内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管理等工作均由各区块负责,职能部门管理权限向下延伸,区块内人员实行竞聘上岗,档案封存,依岗定责,依岗定员,依岗定酬,薪酬按照岗位指标、特定指标、贡献指标的完成情况实行按绩分配、多劳多得。
不仅在体制机制上向落实项目上发力,落实项目也成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大批项目正在或即将实施。
3月1日,记者在本钢不锈钢冷轧丹东有限责任公司看到,车间内机声隆隆,工人们正在近5万平方米的车间内调试设备功能,他们生产的部分产品已发往厂家进行测试,近期将正式投产。“尽管该项目从启动到投产的三年时间里充满了汗水和艰辛,但能够投产确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将一如既往、全力推动该项目及配套企业建设,不遗余力地为项目排忧解难。”临港产业园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的一番话,表明了园区抓项目的决心。
总投资66亿元的丹东国际会展城项目将于4月开工建设;总投资11亿元的纳诺能源装备制造项目一期已竣工试投产,产品近期将推向市场,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投资3亿元的不锈钢配套产业项目二期已完成厂房设计及场地回填平整,具备开工条件;富润橡胶总投资3.3亿元的循环再制造项目,一期废旧轮胎再制造生产线已竣工投产,二期工程近期将开工建设;黄海新能源汽车、恒星户外纺织、海纳软件园、帕斯特谷物、华星园、新加坡城三四期等投资亿元以上的42个新建和续建项目都将于项目开工月期间开工建设。同时,园区将依托现有核心企业,迅速扩张现代农业综合利用、船舶制造及配套、能源装备制造、循环再制造、防护纺织制品产业集群,强势打造百亿元的汽车及零部件、不锈钢、仪器仪表产业集群,着力发展总部经济集群及软件集群。
抓项目的关键在落实,然而,动迁、土地、资金、基础设施配套等瓶颈问题一直是制约项目落实的重要因素。对此,临港产业园区针对因“抢栽、抢种、抢养、抢建”带来的动迁难问题,将组建专门的打违机构,借助公安和综合执法部门的职能,开展动迁攻坚,努力形成“征地―动迁―净地―资金―项目”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