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现代化 >  装备技术
重卡出口八连冠 中国重汽与国际巨头争高低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7-18 浏览数: 标签: 重卡 八连冠 中国重汽 高低

  近日,中国重汽发布201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7亿-1.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0%-350%。

 

  这是一份亮丽的成绩单,特别是在国内重卡车企普遍低迷的时刻。此前一天公布的产销快报还显示,中国重汽今年上半年累计生产重卡45203辆,同比增长7.47%。产量增幅不大,净利润却实现了翻番,整体盈利水平的增长显然来自于成本的压缩。

 

  中国重汽集团党委副书记韦志海告诉记者,受益于自主创新和吸收消化国际先进技术并重的发展战略,中国重汽在与国际高端重卡同台竞争中业绩优异。截至目前,中国重汽今年的出口订单已经超过1.4万辆,继续稳居国内重卡企业首位。

 

  “引进,是为了不再引进”

 

  作为我国最早生产重型汽车的企业,中国重汽被誉为国产重型汽车的“摇篮”。

 

  “自主创新,使中国重汽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转变,不仅解决了企业生存问题,更使企业迈上新台阶,实现连续10年的跨越式发展。”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如是说。

 

  为缩短与国外重卡企业间的差距,向更高技术水平迈进,中国重汽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经历了3次重大的技术引进,分别是上世纪80年代初引进斯太尔平台,2004年牵手沃尔沃,以及2009年与德国曼公司战略合作。

 

  “来自欧洲的先进重卡技术,使得中国重汽的技术水准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大提升,”韦志海告诉记者,“我们不可能一直依赖别人,引进是为了不再引进,关键还是得靠自己。希望继欧车型之后能够完全自主研发。”

 

  2001年改革重组后,中国重汽开始注重培养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用自主知识产权搭建起一个强有力的无形资产支撑平台,产品开发能力已迈上“生产一代、贮备一代、设计一代”的新台阶。

 

  目前,中国重汽的重卡产品已由2001年的一个系列78种车型,增加到九大系列3000多个车型,成为我国重卡行业驱动形式和功率覆盖最全的重卡企业。专利技术从无到有,目前已获国家授权专利2218项,其中发明专利68项,成为全国汽车行业专利最多的企业。

 

  重卡出口八连冠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中国重汽跨越式发展的加速器。在国际化的舞台上,中国重汽同样因为创新收获颇丰,出口连续8年位居行业首位,并且是遥遥领先。中国重汽今年已接出口订单1.4万余台,比去年略有增长,预计全年将达3万台,同比增长15%,有望再创纪录。

 

  韦志海告诉记者,与国际高端重卡同台竞争是几代汽车工业人共同的梦想,自主创新为中国重汽走向世界开辟了广阔天地。

 

  2012年5月,中国重汽出口巴西2000辆欧重卡的首批400辆在济南发车。这是我国首次批量生产欧重型卡车,也是国内首次批量出口欧以上排放水平的重型卡车。标志着中国重汽的国际化战略由“走出去”开始步入“走上去”阶段。

 

  今年,300辆中国重汽欧重卡进入香港市场,这是国内重卡厂家生产的欧重卡首次大批量进入香港市场,成为首批在香港上牌的国产商用车。再一次证明中国民族重卡产品已经完全能够满足世界现行最严格排放标准,能够与欧美重卡巨头同台竞争。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重汽始终把握着企业经营运作的主动权。在俄罗斯、在拉美、在非洲、在东南亚,乃至全球各地,中国重汽“SINOTRUK”国际品牌已经随着产品出口,成为许多地区和国家用户认可、喜爱的中国汽车品牌。

 

  马纯济说,无论是产品出口还是国际合作,必须始终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树立打造民族品牌的目标。只有树立自主品牌,才能强化民族品牌,才能打通进军国际市场的途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广。

 

  盼全行业与国际同步

 

  作为中国重卡行业领军企业,中国重汽引领了国内最先进的重卡技术。韦志海表示,重视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闭门造车。从最早对斯太尔技术的引进到与曼公司的合作,中国重汽一直都注重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

分享到:
上一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待提高 下一篇:龙工与紫金深化合作 首批挖掘机顺利交接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