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行业近几年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市场已逐渐成熟,竞争日益激烈。最早的一批冷链物流企业,如上海裕和、天津康新等随着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已经逐渐消失或淡出人们的视线。由此,记者感叹: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创新和变革,新的革命浪潮会瞬间湮没、吞噬那些僵化的企业。所以,不断去反思自己,突破自己,颠覆自己,才会让企业变得强大。
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最懂得变革,也最善于变革的应该是一些新兴产业,像连锁酒店、互联网等领域,新思维、新模式的碰撞,造就了新力量的崛起和精英的财富神话。因此,冷链行业能否借鉴他们发展中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从而在发展道路上走的更快。
像小米一样细分市场
当雷军在2010年宣布做小米手机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他是疯子,在苹果、三星、HTC三足鼎立,众多国产品牌争夺白热化的当下,雷军凭什么跟人家竞争。大家都知道,小米手机的配置比很高,但是相似配置的手机,三星要卖3000多元,苹果要卖4000多元,而小米无论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定价都是1999元,这几乎成为小米的标志。雷军打的牌,与其说是价格的差距,不如说是市场定位的差异。小米的目标定位就是年轻人,年轻人没有太高的消费能力,但小米同样能够满足他们追求智能手机的愿望,所以小米最终成功了。
有人问小米把价位定的那么低,能够盈利吗。其实不用担心,小米既然定位于年轻市场,就采用年轻人的方式来赚钱。小米手机没有门店销售,唯一的方式就是登录小米官网购买,这样就把实体门店涉及到的所有环节成本全部砍掉。而且小米手机是定制型的,当用户在网上订购满10万台,并且付完钱之后,小米才去生产,这样既满足了批量生产的条件,又拿到了预付款,而且还是零库存,可谓一石三鸟。此外,我们看到小米的宣传广告很有特点,它只在网站、微博、微信做广告,因为这里是80后、90后关注的地方。
通过小米的例子可以发现,只要市场定位准确,就有盈利的空间和成功的可能。其实做冷链同做手机是一样的,诺基亚曾是手机领域的航母,但两三年时间就被兴起的苹果、三星等新势力击沉。同样,最早期的冷链物流企业,在众多新锐企业的冲击下,今年还剩下几家。我们不能批判他们经营有问题,因为他们毕竟辉煌过,只能说是市场变化太快,必须不断转变思路,探寻和迎合新的市场需求。
传统冷链企业为什么会倒闭。以前信息不对称,客户只有选择他们,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传统冷链企业还有优势吗。后者制度更灵活,市场细分更明确,成本更低,更了解客户需求,所以越来越多的客户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
像汉庭一样降低成本
汉庭连锁酒店的老板季琦是一个喜欢不断研究和改变的人,他的经营思想就是不断的用新思维、新方法来颠覆传统行业。关于汉庭给大家分享两个例子。
一是汉庭的退房流程很简单,客人结完账就可以直接离开,不用等着查房。这样做是因为汉庭酒店的服务人员配置很少,一般酒店的人员配比为6间房/人,而汉庭则为30间房/人,因此在退房高峰客人不可能及时查房,所以可以不用等。
当然,有人问这样不会丢东西吗。东西会丢,比如有客人会把枕头装走,但这样事件发生的概率很低,汉庭毕竟定位是中端。汉庭目前在全国有700多家门店,假如一家门店省掉5个服务员,总体下来就可以省掉3500多个服务员,一年下来可以节省多少成本。通过这个例子我在想,在冷链企业当中,有没有哪些岗位,例如司机、客服、调度、库房管理、装卸人员可以整合精简,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
第二个例子是,大部分酒店房间都会有一个网络插座,然后要配一根很长的网线,而汉庭所有的酒店是没有网线的,全部使用wifi覆盖,现在谁的电脑没有wifi功能。汉庭700家门店,数万个房间不用网线,一年能省多少钱。冷链行业同样如此,假如一家客户配备一辆车一座库,谁也赚不了钱,只有集中资源建造配送中心,然后辐射周边、优化线路才能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