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完成一笔中资企业对德企的最大并购,正春风得意出席被收购公司上市仪式的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潍柴动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谭旭光,却在国内遭遇烦心事。其执掌的潍柴动力苦心多年打造的重卡黄金产业链,却因陕汽集团的一纸借壳上市方案,再次受到严峻挑战。
日前,停牌三个月的博通股份(600455.SH)发布重组预案,正式揭开陕汽集团上市计划的面纱。根据该方案,博通股份将通过资产置换及定向增发方式收购陕汽集团100%股权,交易完成后,陕汽集团将实现借壳上市。
尴尬的是,目前陕汽集团旗下最优质的资产陕西重汽控股权却不在陕汽集团手中。因为潍柴动力持有陕西重汽51%股权,为其控股股东。多年来,围绕陕重汽的控股权,陕汽集团及其背后的地方政府与潍柴动力之间已进行了多个回合的明争暗斗。
关于陕汽集团上市后陕重汽的控股权归属问题,博通股份在此次的重组预案中并未明确,当事双方陕汽集团与潍柴动力均保持沉默。但以陕汽集团上市为契机,推动陕重汽股权变化,是陕汽集团及陕西国资委近年来一直苦心谋划的目标。
接近陕重汽与陕汽集团的消息人士亦表示:“如果不能把陕重汽的资产并入报表,陕汽集团的上市就没有太大意义。”
鉴于陕重汽在潍柴动力“黄金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潍柴动力对于陕重汽的控股权势必不会轻易放手。
接下来,意图通过资本整合打造优质产业链的外来投资者与希望独立发展地方汽车产业的地方政府,是各退一步握手言和还是继续缠斗,将为热衷发展本地汽车产业的地方政府和有意通过资产重组扩大版图的汽车企业提供不同的样本和启示。
陕汽“借壳”
7月31日晚,停牌近三个月的博通股份发布资产重组预案,计划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相结合的方式与陕汽集团完成资产置换,如果该重组方案获得证监会批准,陕汽集团将借壳博通股份实现上市。
博通股份为西安交通大学下属的高新技术公司,原本主业为信息技术,但由于发展不善,在2008-2010年连续亏损,曾于2011年5月被暂停上市。在陕西省国资委的安排下,陕汽集团出面救济,博通股份于2012年恢复上市。
作为陕西省的车企龙头,陕汽集团一直被地方政府寄予厚望,政府不仅支持其重组省内汽车资源,更鼎力支持其在原有重卡主业之外,拓展微车、客车、专用车等业务。
上市也是地方政府为陕汽集团设立的一大目标。按照陕汽集团实际控制人陕西省国资委的计划,陕汽集团要在2013年年底实现整体上市。发展不善的博通股份就是当地政府牵线,为陕汽集团上市找来的“壳资源”。
接近陕汽集团与陕重汽的人士介绍,当地政府大力推动陕汽集团上市,除了获得融资平台,还有一层目的,就是以上市为契机,推动陕重汽股权变化,让陕汽集团重掌陕重汽的控股权,“让陕重汽从经营管理到股权层面的主导权,都由当地说了算。”
博通股份在重组预案中特别强调,重组后,陕汽集团对主要置入资产存在无法独立控制的风险,如果未来陕重汽发生业绩波动,也将对陕汽集团的净利润造成重大影响。与此同时,陕重汽的利润分配方案、现金分红水平还将直接影响到陕汽集团的现金分红能力。
博通股份重组预案中所指的陕汽集团主要置入资产,指的便是陕重汽。旗下有20多家控股与参股公司、资产过亿的陕汽集团,旗下资产一家独大。公开资料显示,陕汽集团八成以上的资产都来自陕重汽。
2001年,德隆系通过旗下湘火炬分别与当时的陕西齿轮总厂、陕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陕西法士特和陕西重汽,湘火炬在这两家合资公司中皆持股51%。
2005年,德隆系崩盘,潍柴动力以10.2亿元天价,击败万向集团等对手,成功将陕重汽、汉德车桥、法士特变速箱等德隆系资产纳入麾下,意图打造“变速箱+发动机+车桥+整车制造”的重卡“黄金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