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现代化 >  装备技术
建设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 促进供应链金融再次腾飞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8-26 浏览数: 标签: 供应链 信息共享平台 供应链金融

  2012年上海钢贸危机的发生,基本可以作为中国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分水岭。2013年8月上海一个月内拟开庭审理的钢贸纠纷案多达302起,其审判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但是其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意义深远。

 

    从2002年到2012年这十年间,供应链金融业务得到了大发展,基于供应链融资方式的银行信贷余额不断提高。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一个方面解决了中心企业的融资问题,丰富了金融企业的信贷产品种类,另外一个方面,其缺陷也暴露的比较明显。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在真实贸易背景下,基于流动中的商品对客户提供的一种结构化授信方式。过去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形式是物流企业代理银行占有和管理抵质押物,协助银行控制风险的情况。这种方式是典型的环节监管和硬监管。因为物流企业不参与供应链的整体管理和运作,所以无法获得真实贸易背景信息,只能提供对商品(抵质押物)的简单管理和操作。一旦商品管理难度大,贸易背景复杂,就造成了物流监管的失效。过去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每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千分之七左右的物流监管费,也就是融资成本,如果整条供应链来看,多个环节可能产生10%左右的全供应链融资成本(不包括银行利息)。所以我们说过去的物流监管是环节监管、硬监管和高成本融资,是不符合未来的发展需求的。

 

  一、真实的贸易背景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前提

 

  2012年以前对于银行来讲,不论是说商品融资、贸易融资还是供应链金融,都是以质押和监管为核心的,强调实物控制的结构性融资方式。虽然银行强调贸易的真实性,但是不能站在供应链的角度采集和校验信息,贸易的真实性无法得到根本性的保障。2012年上海钢贸危机的主要问题是物流和实物控制环节失去了作用,钢材市场协助钢贸企业作假,造成了大量的银行坏账。

 

  这种情况在很多的业务场景中是存在的,大宗抵质押物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几十万吨的煤炭或铁矿砂,如果要实现实物控制和准确的计量,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供应链金融要在未来发展,必须要解决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和低成本控制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获得贸易的真实性问题。反思过去十年的业务发展,我们必须要在未来实现对供应链的软控制而不是硬控制,全面监管而不是环节监管,低成本控制而不是高成本控制。

 

  供应商比方说是A工厂,那生产的零配件要卖给汽车整车厂,整车厂把产品生产出来卖给4S店,然后卖给顾客。这些分散的信息,目前是没有办法集中和整合起来的。这是一个主流的制造型供应链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供应链以整车厂为核心,以企业之间的契约作为纽带,从原材料一直延伸到制成品的各个环节。过去供应链金融是以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为授信对象,在产供销的各个环节来提供融资服务。比如向核心企业,零配件供应商和分销供应商分别提供服务。向终端客户提供融资的是个人消费信贷部门,而向其他环节提供的都是各银行的公司业务部门。

 

  在上述的供应链中,每个节点是企业,节点和节点之间是企业的契约(买卖)关系,用财务的角度来看整条供应链,节点是相对透明的,可以用企业财务报表来衡量,而整条供应链是不透明的,所以要获得贸易的真实性信息,我们必须打破“企业之墙”,获得整条供应链的信息,并且把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结合起来,查验信息的真实性。只有这样,业务信息(包括物流信息)、财务信息才能在融资的过程中展现真实的贸易背景,促进金融的服务。

 

  二、如何实现真实的贸易背景和供应链的透明化。

 

  未来的银行做供应链金融,一定要有供应链软件。站在银行的角度来讲,银行对供应链信息的获得和管理能力,是其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基础。

 

  所有的这一切对银行来讲,只需控制资产的风险和供应链的风险。也就是说我们建立两个平台,一个平台叫做资产管理平台,还有一个叫做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资产管理平台把房产,生产设备,机器,开出的发票等等所有资产的东西全在这监控。资产管理平台的信息可以通过财务系统获得。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是什么。把与供应链有关的上游下游,贸易,物流,结算等信息放在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由此形成对你真实贸易背景的监管和查验,进而控制供应链金融的风险。

分享到:
上一篇:卡特彼勒在行业低迷期的生意经 下一篇:高端轻卡市场变局 我国自主品牌挑大梁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