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发展中心”)由航空工业信息中心和中国航空系统工程研究所于2001年重组整合成立,是中国航空工业的科技情报中心、决策支持中心、工程咨询中心和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是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收藏中心和国防动员研究中心。
作为主要从事软科学研究的机构,发展中心科研业务主要涉及科技情报研究与服务、产业发展研究与咨询、产品发展研究与咨询、技术发展研究与咨询、企业管理研究与咨询、信息技术开发与服务、工程咨询与服务、知识产权咨询与服务、精益六西格玛咨询与服务等领域。可以说,发展中心从事业务涉及领域广、业务面宽,这就要求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紧密围绕业务发展需求,深入分析科研业务工作特点,深刻认识人才从业素质要求,进而找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有效途径。
一、深入分析科研业务特点是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提条件
客户需求牵引着业务发展方向。发展中心科研业务主要服务于包括政府部门、军队、大型企业,以及航空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单位,主要为行业发展决策者,企业发展决策者,项目发展决策者,以及专家学者、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咨询与服务,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业务性质决定了科研项目、科研方法、科研成果具有显著特点。
一是科研项目具有宏观性、前瞻性与综合性。发展中心在具体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虽不从事航空武器装备的具体设计、研制、生产工作,但却重点关注航空工业整体情况,重点研究航空技术、航空产品和航空产业等发展问题,专业范围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等众多领域。
二是科研方法需要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结合。发展中心在具体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需要运用逻辑方法,分析事物的好坏强弱、前因后果、上归下属、内涵外延等宏观特征,通过严密推理判断得出定性倾向性结论;需要运用各种数学理论和方法,把事物间的数量关系抽象成各种曲线和模型,对研究对象进行数量、结构、性能等方面的计算和推导。
三是科研成果属于知识、信息与智力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心的科研成果形式多样且特点显著,动态信息需要瞄准战略要害进行快速、准确的报道;情报综述需要对战略问题进行系统、准确、及时的归纳;专题研究需要针对战略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并且观点鲜明、证据有力、方案合理;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需要具备预见性、可行性、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二、深刻认识人员素质要求是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坚实基础
发展中心科研业务的特点,对研究人员的从业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知识结构、业务能力、思维方式和成长途径等方面。
一是在知识结构方面,科研人员需要“专”、“博”相结合,既要具备精深的专业技术造诣,也要拥有丰富、多层次、多侧面的广博知识。在“专”的基础上“博”的人才是最理想的人选。例如,从事航空发动机情报研究的科研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航空发动机设计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掌握飞行器平台、功能系统、任务系统等专业知识,甚至还要了解经济、管理、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二是在业务能力方面,科研人员应具备敏锐洞察、系统分析、组织协调、沟通表达(口头、写作、外语)和综合应用(方法、工具、信息、人脉)等多方面的能力。例如,具有敏锐洞察能力的科研人员能够敏锐、迅速、准确地抓住问题要害,并且能够正确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具备系统分析能力的科研人员能够将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单独进行剖析、分辨、观察和研究;具备组织协调能力的科研人员能够根据项目(课题)进行任务分配、资源调配和进度控制。
三是在思维方式方面,科研人员应具备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唯实性思维方式;具备提出新观点与新思路、放飞思想的创新性思维方式;具备秉持独立、客观、中立的辨证性思维方式;具备兼顾整体与局部、内部与外部、近期与远期的系统性思维方式等。例如,发展中心科研人员借鉴广义虚拟经济这一新的经济理论,从新的思维视角出发,运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管理模式,推出了“广虚50”指数。
四是在成长途径方面,科研人员只能通过实际项目(课题)研究的不断实践逐步成长,没有现成的捷径可取。例如,大型、复杂、综合性项目(课题)的负责人,必定要经过材料收集分析、参与项目(课题)研究、负责项目(课题)研究、主持多项目(课题)研究等不同阶段、不同层级的锻炼与实践,在不断的挫败与成绩中汲取教训与总结经验,通过日积月累,千锤百炼逐步成长成才。
三、不断提升人员整体效能是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发展中心科研业务特点决定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结构和整体素质,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战略性人才队伍的建设,决定着发展中心的科研水平、社会影响力,也决定着发展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调整结构,打造战略型科研团队。近年来,发展中心通过不断补充航空主专业、高学历的研究人员和严格控制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率,逐步优化了科研人员的专业、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实现了打造高水平战略性研究团队的目标。目前,在发展中心科研人员中,航空技术、经济管理、财务金融、信息技术等专业人才全覆盖;博士、硕士研究生所占比例逐年提高;涌现出一大批例如情报研究、型号管理、决策支撑、安全测评、专利代理、内控与风险评估、精益六西格玛咨询、广虚研究等科研团队。
二是优化增量,提高引进人才质量。发展中心历来重视人才的引进质量,制定严格标准与流程,确保人才引进水平满足业务健康发展需要。扩大从航空院校重点专业引进毕业生,确保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比例。此外,加大成熟型、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的社会化引进比例,不断促进了新业务的扩展。例如,从航空科研厂所引进具有丰富流程管理经验的专家,从部队聘请长期从事航空武器装备战法演练的人才,从知名会计事务所引进从事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高级人才。
三是突出重点,打造核心人才队伍。发展中心通过名家工程,培养造就了一批在行业中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加强了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整体性设计,健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充分发挥评审工作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评价和激励作用;积极主动完成各类专家推荐,诸如“百千万人才工程”、“特级和一级技术专家”、“政府特殊津贴”的选拔推荐,力争更好地拓宽人才激励、选拔与晋升的途径;通过给青年科研人员压担子、年度优秀员工选拔、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以及中层干部年轻化,激励青年人员快速成长,加强青年科研骨干力量建设。
四是谋划未来,加强专业技术后备人才建设。发展中心将后备人才的选拔作为人才梯队建设和人才激励的一项重要工作。发展中心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风气,采用“传”、“帮”、“带”的方式与方法,让学术造诣较深的科研人员将其专业知识、研究方法、经验教训和心得感悟,传授给刚步入新岗位的人员,尤其刚跨出校园就参加工作的学生,促使他们快速成长。目前,发展中心专家覆盖中航工业航空专业技术首席专家、特级专家和一级专家三个层级;2013年,借助中航工业经济院航空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后备选拔的契机,发展中心针对自身具有竞争力、有特色的专业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业,积极推荐“70后”、“80后”专业技术后备人选。通过情报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发展中心自主招生、培养研究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他们从事航空咨询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是以人为本,加强人才整体素质培养。发展中心通过分类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并实施全员培训体系,建立学习型团队,逐步提升整体人才素质。发展中心充分利用中航大学平台,分别选派中心高层领导、中层干部、科研骨干参加相关培训,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综合能力;充分利用“院士讲坛、学术大讲坛、青年学者论坛”三大平台,通过邀请航空业界和相关领域专家、院士讲授前沿理论和技术,使得科研人员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认识,启发思想,点燃激情;为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发挥优秀员工典型示范作用,开辟“优秀员工风采录”和“寻找身边的感动”专栏,将历年优秀员工的先进事迹及正在发生的好人好事进行宣传,旨在展现员工真风采的同时凝聚奋进正能量,营造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科研业务特点决定人才队伍建设方向,发展中心以“打造航空工业信息港,筑就中航工业软实力”为目标,将人才作为自身核心竞争力与核心生产要素,致力于培育和提升每个员工的个人能力和价值,进而提高整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