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现代化 >  装备技术
长炼搭建科技交流平台借力创新促发展
来源:石油网 发布时间:2013-10-21 浏览数:

  “与院士专家面对面交流,为我们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启发了思路”在日前举行的长炼第五届科技论坛上,炼油第二作业部主管刘峰听取李大东、汪燮卿等院士的学术报告后表示。他所在的渣油加氢装置目前已连续安稳运行超过800天,刷新国内同类装置运行时长、负荷率、能耗等多项纪录。这一成绩的取得,正是通过科技论坛交流得到院士专家有针对性技术指导的结果。

 

  建立企业与外部的科技交流平台,邀请院士专家为企业生产把脉问诊,利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最新成果提升炼油效率,长炼近年来因此获益不少。自2007年成功融入国家“院士专家企业行”首站活动以来,长炼科技论坛的发展逐渐引起省市乃至国家科技部门重视,吸引了包括李大东等知名院士专家430余人参与。长炼由此引入、吸收炼油化工前沿技术30余项,带来效益增长过亿元。长炼在建的国内首套双氧水清洁制备环氧丙烷装置,其工艺技术的思路形成及研发,得到了参与论坛交流的院士专家们大力支持。

 

  院士专家深入企业交流,帮助长炼解决了一些自身力量难以攻克的课题,加快了前沿技术成果向企业实际生产力转化。2011年,华南理工大学李国庆教授发布了“过程能量优化节能技术”的研究成果,随后,他应邀现场考察,针对长炼工艺现状提出系统节能优化方案,据测算,在分步实施到位后,可降低炼油综合能耗7千克标油每吨,相当于每年降低加工成本7000万元左右。正是在这届论坛上,李大东院士了解到长炼新建渣油加氢装置存在反应器床层压降高的技术瓶颈,他随即组织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关研究室研讨,并选派专家实地研究,提出了技术完善的指导方案,帮助这套装置一跃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加强科技交流一方面加快了外来先进技术的引入,同时也激发了长炼自身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今年的科技论坛,长炼邀请金陵石化首席技能大师介绍S-Zorb装置运行技术,就长炼技术人员和操作层员工提出的203个问题进行交流,双方就其中的10个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研究形成了优化措施及建议12条。近年来,长炼科技人员着眼生产实际技术攻关的热情持续升温,2009年第3届科技论坛期间,长炼科技人员撰写各类论文320篇,2011年,这一数字增长到469篇,本届论坛目前已收到论文562篇。“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平均每2人就有一项成果发布”长炼科协负责人彭英介绍说。

分享到:
上一篇:巴陵煤气化装置实现年内两个超百天周期连运 下一篇:水产总公司周杰:远洋渔船亟待更新改造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