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里的任何一个批次的农副产品,都必须经检测合格后方能进入市场流通。”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的农产品检测化验室,检测一室的张夏茵正在做大白菜农药残留的分析。
在张夏茵的工作台前,摆放着各种试剂、试管和正在运转的仪器,而正前方则是一块偌大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着正在检测的样本名称、来源及有机磷、黄曲霉素、氨基甲酸酯类等检测项目的数据。
“番茄、黄瓜等蔬菜一般削取表皮,而大白菜、青菜等叶菜类的蔬菜要取叶尖部位,因为那里农药残留最集中。”张夏茵熟练地从采集来的大白菜样品上取下规定重量,依次放入一个个小烧杯内,对样品进行浸泡。
张夏茵所在的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是杭州最大的菜篮子,也我省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每天的蔬菜批发交易量达到2000多吨,不仅供应杭州地区,也辐射周边地市的农副产品市场。
临近年关,物流中心的进出货量也日渐增多,张夏茵和她的同事们每天的检测量要超过1500批次,比平时多出几百个批次。
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的检测化验室由检测、速测、化验等几个科室组成,对农副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维生素等进行安全分析。
同样忙碌的还有市场的检测样本采集员。陈国彪是物流中心的70名采样员之一,负责在市场的G入口进行采样,记录下每一个摊主姓名、车牌、摊位号及样本产地等信息,然后把样本和对应序号的信息卡放入采集袋中。
“我们按照规定抽采检测样品,叶菜和外地菜是检测重点。”陈国彪说。从下午4点开始,不到半个小时,他就拎着分别装有大白菜、小青菜、辣椒、菠菜、黄瓜、茄子等样品的采集袋回到检测化验室。“整个检验过程大概需要30至40分钟。”
“在检测仪器开始工作前,需要在电脑上调取相应的检测图谱对照库,这样才能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张夏茵一边熟练地操作着电脑一边介绍说。“检测结果出来了,全部合格。”
“可以放行了。”张夏茵随即通知采样员让检测合格批次的车辆进入市场卸货。“如果某种蔬菜经检测不合格,我们将进行二次抽样复检,复检仍然不合格的,将就地封存,禁止流通交易,同时上报办公室。”张夏茵说。
“他们已经是保障市民菜篮子质量安全的重要‘防火墙’。”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管委会副主任张国平说,通过对入场蔬菜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严格监管,今年以来市场检验检测情况良好,蔬菜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