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新驱动”
株洲1月14日报道,2013年,株洲这座工业底蕴厚重的城市,围绕制造业升级,重点加快现代物流、工业设计、信息咨询、商贸流通、金融保险、服务外包、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行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
“去年1-9月份,现代服务业的占比为34%,同比上涨了2.5%,打破了多年来停滞不前的格局。”市发改委提供的这组数据,释放出一个重要的信号,即基于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株洲有望成为长株潭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最为成熟、也最具潜力的地域。
打造物流大市,让制造业“走出去”
株洲因交通立镇,以工业兴市,写下过50多个新中国工业“第一”。但一业独大的局面,显然不是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市委书记贺安杰明确指出,要实行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
这其中,现代物流业来势最为看好。
去年5月,我市首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株洲千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投用。与此同时,中国南车株洲物流基地项目落户石峰区。
这两大重点物流项目,不仅服务于母公司,降低母公司的物流成本,还为其他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此外,普洛斯物流园、安得现代物流园、中特物流中心、芦淞服饰物流配送中心等9大物流项目,也陆续开建。未来,株洲有望成为中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精细分离,不少大型制造业企业都把“人力资源”等非核心业务,进行“服务外包”。
“目前,我市经商务部门认定的服务外包企业达到8家,未来还将更多。”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株洲有高校11所、职校48所,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17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和软件类企业68家。这些,都将对株洲的服务外包产业起到支撑作用。
建设多个“中心”,叫响“株洲制造”品牌
去年12月11日,阿里巴巴株洲产业带上线运营,株洲芦淞服饰群的500多名商家,将其女裤等服装产品,送上了电子商务平台。
未来,还将有童装、男装、陶瓷、硬质合金、轨道交通等多项“株洲制造”,借助产业带海量网络流量,迅速走向全球。预计3年内,株洲产业带销售额将突破60亿元,成为传统制造业拓展市场的又一个“中心”。
围绕升级传统服饰产业,株洲还搭建了多个服务平台。
去年6月,湖南金芦淞服装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暨芦淞服装出口促进中心挂牌,为“芦淞服饰”开拓境外市场。
去年底,芦淞服饰国际博览交易中心策划案通过评审,未来将打造株洲第一个国际服饰博览中心,助力“芦淞服饰”向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升级。
金融创新,给制造业“输血”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另一支新锐力量,金融证券和保险业也在株洲异军突起。
去年底,株洲民间金融中心正式挂牌运营,开业当日即完成拆借业务1500余万元,未来还将激活200亿元的民间资本,助力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去年12月16日,渤海银行登陆株洲,成为继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之后,落子株洲的第11家中小商行。
“外资银行也有望被‘填空’。”株洲银监会党委书记、局长徐建国透露,我市已经与东亚银行、汇丰银行等进行了前期接洽。
“株洲已成为除省会长沙外,全省银行种类最多、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徐建国介绍,全市已拥有28家银行业机构、601个机构网点。全市还拥有证券营业机构12家,保险营业机构39家。
去年上半年,湖南股权交易所株洲办事处正式成立,企业可获得股份制改造、上市培育与孵化等多项服务,为我市7000余家中小微工业企业进入“四板”市场开辟绿色通道。
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各业并举,金融服务业已发展成为株洲三大服务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