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回眸
在一座现代城市的发展历程中,旧城改造无疑是城市面貌提档升级的必经之路之一。规划结构、城市环境、道路系统、公建配套一系列的“改头换面”都将通过旧城改造来实现,城市的更新换代,也借此实现。
具体到成都来说,不得不提“北改”。这项成都最大规模的民生工程问政于网、问计于民,经过了一年多的攻坚克难,如今成功渐显。
城北211平方公里 启动“北改”
当前的北部城区旧城改造面积约1.5万亩,占中心城区总量的75%以上。
2011年12月18日,成都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北改”的重大决策。去年2月5日,“北改”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共涉及金牛区、成华区、新都区,总面积约2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246万,重点对“四轴四片”实施改造。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棚户区改造,到公共配套,再到产业调迁,所有的投资和项目,无不事关民生。
5条重要道路提前建成通车
一年来,“北改”在城北轰轰烈烈展开,其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正效应日渐突出,直达人心。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2年共完成道路整治15.98公里,新建道路18.5公里,其中5条重要道路提前建成通车。交大路、解放北路、317国道率先完成路面整治,成为北部城区重要的出入城通道;黄忠大道段、昭觉寺横街段建设完成,2.5环全面形成通车能力。
棚户区改造方面,启动绿水青龙、茶花等23个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完成解放路二段棚户区改造、绿水青龙、杉板桥路19号、飞达片区等1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签约住户3639户,拆除面积约21万平方米;富森美家居、中铁二局马家花园地块、新华文轩等自主改造项目顺利启动。
在公共配套方面,综合医院将由现有的11处增加到20处,中小学将由现有的84所增加到187所,电力保障、供水、污水处理以及农贸市场等相关公共服务配套建设都将全面升级,“北改”规划的公共绿地甚至超过了国家规划标准和宜居城市标准。
在产业调迁方面,512建材市场(东区)、八里庄二手市场等传统专业市场先后完成拆迁,将军碑等6个货运场站关闭,联谊水果市场等7个调迁项目拆迁前期工作也已拉开。
启动多个项目 实施“北改”攻坚
今年是推进“‘北改’三年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新年伊始,金牛区、成华区等已纷纷行动起来。2月7日,历经27年风雨的金牛区属荷花池市场正式关闭改造,2000多商家即将“北上”成都国际商贸城,作为“北改”的重点项目,3月28日,国际商贸城的日用品市场三区就将正式启用。今年,金牛区将全面打响“北改”攻坚战,建设“两纵两横”连通成华、新都、郫县等城北区域;新建四座变电站,为“北改”区域提供强劲电力保障;跃进城中村拆迁改造今年启动……
新年以来,成华区亦先后启动了绿水青龙、泰业北城广场、中铁二配建站自主改造、八里庄二手市场搬迁、102仓库改造等90多个产业项目,年计划投资137.4亿元,完成投资115.8亿元。目前,2.5环经济走廊沿线的地铁CBD、富临文旅服务中心、绿水青龙Shopping Mall等综合体项目已初步完成建设设计方案。位于2.5环与川陕路交汇处的泰业北城广场项目已开工建设,该项目总占地25亩,拥有10余亩开放式绿化广场,规划打造区域内首家超四星级酒店。
此外,今年,新都区也拟实施总投资247亿元的23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北部商城3G创意园、西南婺商商会总部、西部医药贸易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欧盟商务总部、浙江乐清企业总部基地开工,以及DHL西部运营结算中心一期工程、普洛斯一期工程建成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