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10:00,满载着“陕西制造”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鸣笛开行,迈出了西安建设国际中转枢纽港的重要一步。对此,本地企业、沿海港口纷纷表示看好西安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本地企业:
运输时间节省20多天、成本降低1/3
以往一些大型的工程机械设备、机械配件要运往中亚,难以通过集装箱运输,只能走公路运输或海运,耗时长、成本高,而“长安号”开行后,货物从西安直达中亚,实现了“属地报关、口岸验收、货物即到、即期换装”的通关模式,对本地企业来说极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陕西河犊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进口国外棉花直接加工的纺织企业。公司副总经理陈亚林告诉记者,中亚地区是国际重要的原棉产地,原来从货物走海路到达青岛、天津、连云港等港口,再走陆路来到西安,大约要一个月的时间,而现在,随着“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的开通,将棉花直接从中亚运输到国际港务区,只需要6天左右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运输成本也节约了1/3左右。
沿海港口:
沿海货源向西出口锁定西安
向西开放,既是国家担当,也是为了更好地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机遇。对“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沿海港口企业抱有更大的期望。
此次整车运载的集装箱中也有三个来自青岛港装运玻璃管的集装箱。青岛港物流公司副总经理高其根说,西安打造“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内陆港模式,通过与青岛港等沿海港口深化合作,双向互动,西安作为国际中转枢纽港的功能将日益体现。毫无疑问,“长安号”的开通也是西安内陆港从支线港变成主线港的一个信号。随着“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走向成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沿海企业锁定西安,通过“长安号”与中亚地区开展国际贸易,西安将实现从运输模式到贸易模式的转变,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大有可为。
“我们将继续加大在西安的投资,促进更多沿海货源上列。”连云港港物流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景宝表示。
眺望未来:
打造“哑铃型”丝绸之路物流通道
按照计划,2013年11月-2014年6月期间,“长安号”每月开行两班,其中一班为集装箱班列,一班为整车班列,2014年下半年每月开行三班。班列主要承载汽车配件、石油钻井设备、工程设备、桶装果汁饮料、石材、水泥等适箱和整车货物的运输,并有重点地吸收外地货源引流上列。根据市场调研,长安号开行初期,班列的货物发送量约100车/月,车型及箱型主要为敞车和平板车,箱型为20英尺、40英尺中铁箱和自备箱。
“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的开行,将推动形成以西安为东中转枢纽,辐射中国内陆地区、沿海港口以及东亚、南亚;以新疆和哈萨克斯坦为西中转枢纽,辐射中亚、俄罗斯、欧洲的“哑铃型”丝绸之路物流通道,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