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枢纽 >  货运场站
湄洲湾港口崛起进行时
来源:中国海运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4-06-26 浏览数: 标签: 港口 湄洲湾

  近日,记者从湄洲湾港口管理局获悉,自2009年以来,湄洲湾港航建设投资年均增长38%,累计完成180亿元,占全省比例从2009年的不到20%增长到2013年底的接近50%;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幅21%,高出全国平均数14个百分点。

 

  可以说,短短5年间,湄洲湾港口桑田巨变。作为“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良港,目前,它已经摆脱了过去发展缓慢的“青铜时代”,迈入了新的、跨越发展的“黄金时代”。

 

  连片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湄洲湾位于福建沿海中部,处于“南北二角”(“珠三角”和“长三角”)和“东西两岸”(台湾和内陆地区)的联接点上,与台湾隔海相望,具有拓展两翼、对接东岸的独特区位优势。

 

  湄洲湾自然岸线总长217.3公里,其中10米以上天然深水岸线长达30多公里,接近我国现有万吨以上深水泊位岸线的一半,可建深水泊位150多个,具有风小、潮大、水清、陆阔、基好的建港优势。

 

  凭借着这两大优势,湄洲湾港以大手笔规划港区、以高标准建设港口,积极依托福建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湄洲湾港口开发公司,作为推进港口开发建设、岸线收储的投融资平台,按照“统筹考虑、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扎实推进罗屿、肖厝、莆头、东吴等四大整体连片开发作业区,累计完成投资21.36亿元,基本形成“开工建设一批、收储报审一批、策划成熟一批”的递进开发格局。

 

  在连片开发理念的指引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截至目前,湄洲湾已拥有包括2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在内的万吨以上泊位23个,形成了以水路、铁路、管道和高速公路为主架构的集疏运体系。

 

  随着东南沿海最大的30万吨级铁矿石专用码头,闽赣合作的第一个“飞地港”项目—江西省海西液态化工品进出口基地,福建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等级最高的30万吨级湄洲湾航道三期工程等工程的快速推进,一张清晰可见的蓝图浮出水面:到2017年底,湄洲湾货物吞吐能力将达到2亿吨;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5亿吨。届时,世界上最大的散货船、原油船、LNG船均可靠泊湄洲湾。

 

  转型升级提升港口竞争力

 

  湄洲湾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全力推动港口从建设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变、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传统码头装卸为主向提供综合物流服务方向发展转变,力争到2017年底,确立以散货为主的枢纽港地位。

 

  为加快转型发展,湄洲湾将高起点建设“智慧港口”,借鉴国内外最先进的港口信息化成果,建好港口综合业务、电子政务、船舶调度等系统;加快港口物流体系建设,开展电子口岸平台、投融资平台等港口综合服务配套体系建设研究,着力打造东南沿海能源物资和原材料运输的主要中转港。

 

  同时,还将打造“绿色港口”,加快实施港口和航道施工中的连片开发,将湄洲湾航道三期疏浚的弃土、炸礁弃渣用于作业区后方陆域回填,推进航道项目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鱼类资源补偿、自然栖息地布场方案;节能减排,推动“两型”港口建设。

 

  港口竞争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港口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为服务港口企业发展,湄洲湾港口管理局也采取转型升级、优化管理服务举措,按照“同港同政”的要求,解决了湾内两岸在港口规费费收上的差别,通过清查无证经营企业、整顿船舶港口服务业秩序等举措,保障了港口经营的良好秩序。

 

  自成立之后的5年来,湄洲湾港口管理局还多次牵头公用码头企业到江西等地开展港口推介,海铁联运、水水联运等多式联运“从无到有”,其中海铁联运突破千万吨达到1232万吨。

 

  谋篇布局港产城齐发展

 

  走近湄洲湾,四大港区功能定位明晰,东吴港区以大型干散、能源商贸运输为主,正在建设30万吨级铁矿石专用码头和年储运配煤能力3000万吨的煤炭中转基地;秀屿港区以发展LNG、木材加工等散杂商贸运输为主,拥有10万吨级LNG码头和全国首家海运木材检疫除害区;肖厝港区以石油及其制品为主,兼顾集装箱、件杂货等运输,具备海铁联运等多式运输能力;斗尾港区以大型液散、船舶修造为主,拥有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具备VLCC船舶修造能力的船厂。

 

  通过谋篇布局,湄洲湾港口发展脉络清晰、发展步伐加快,也带动了临港产业、城市的共同发展。

 

  随着湄洲湾港口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丰富的深水建港资源以及良好的建港氛围,吸引了LNG气电一体化项目、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中化炼油项目、南埔火电厂、石狮热电厂等一批大型重化工业项目的逐步落地,带来每年近千亿规模的工业产出,初步形成了以石化为重点,能源、船舶、木材加工业同步发展的临港工业格局。“港城共荣”的局面逐步形成。

 

  作为海峡西岸崛起的重要枢纽港口,湄洲湾港口在发展过程中,将按全省大港口发展的总体要求,继续牢牢把握“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谱写以港兴业、以港兴城的壮丽诗篇。

分享到:
上一篇:贵港港:向五千万吨级大港迈进 下一篇:南京港依托黄金水道 打造长江经济带建设新引擎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