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京广高铁即将在12月26日全线贯通,记者今天抢先体验并采访了京广高铁北京至郑州段的运营情况。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多家中外媒体都十分关注京广高铁开通后的安全保障措施。据铁道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京广高铁对固定设施检测,移动设备维护和非正常情况行车均做了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
源头把关保安全 工程质量是基础
谈到行车安全问题,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铁轨、列车、控制系统等等设施的质量保障,一些观点担心目前我国高铁的建设速度较快,会影响工程质量。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兼调度部主任赵春雷对此表示,保证质量是的高铁建设基础和前提,目前我国高铁总量发展很快,但具体到每个工程项目而言,都是按照严格的标准,在合理的工期内完成的,其工程质量是有足够保障的。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京广高铁的行车安全,建设者们首先从源头把关,研发出CRTSⅠ、Ⅱ、Ⅲ型板式等6种无砟轨道结构型式,研制了高速钢轨,扣件、岔道和钢轨伸缩调节器以及轨道施工成套装备,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施工。
京广客专河南公司副总经理马明正介绍称,在高铁建设过程中,铁道部一年两次组织集中审查在建项目,强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分项、分部、分单位工程验收,切实保障了运营安全。
“时时‘不放心’才能确保安全”
京广高铁即将在12月26日全线贯通,其设计最高时速350公里,而实际运营时速则将在300公里左右,有记者问到这一做法是不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对此广铁集团副总工程师黄欣表示,在保证行车安全方面,只有时时“不放心”,才能真正确保安全。武广高铁的经验是,要以保证安全为最高目标,在固定设施,移动设施,安全风险管理和人才培养几个方面不断下功夫。
据悉,京广高铁北段的各个铁路局也采取了多种措施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营。
遇突发灾害可实时报警
众所周知,京广高铁最为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其沿途经过多种地形和气候带,各种地质条件和天气情况带来的安全风险较多。为此铁路部门积极构建高速铁路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了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安全控制。
据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京郑项目总工程师陈亚兵介绍,目前的高速铁路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风、雨、雪、异物侵限等自然和突发灾害能够做到实时报警。“比如在隧道、桥梁等处,一旦发生异物侵限情况,预警系统就会实时地向相关单位发出警报,列车就能够及时做出反应,确保行车安全。”
“对于高铁建设来说,确保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铁路部门在这方面一直在努力,我认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最终结果还是要经过百姓的检验,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那就是好的,如果不认可我们就需要再改进。”赵春雷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