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文件指出应加快“十二五”铁路建设,全面开放铁路市场,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放开城际铁路和资源开发性铁路的所有权、经营权;并在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铁路运价制度、建立铁路公益性政策性运输补贴的制度、加大力度盘活铁路用地资源等方面提出意见。
自组建铁路总公司以来,国家已经颁布了多项针对昔日“铁老大”的改革措施,从最初的精简部门,到后来的货运改革,现在又提出了对铁路投资的意见,让人们在感叹改革来得如此之快的同时也对铁路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垄断性的铁路行业终于低头,地方政府和社会由参与变为了主导。尤其是对于非主干线的城际铁路、区域性地方铁路,今后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进行自主建设,改变以往层层审批、“等靠要”的模式。
这样一来,总公司对铁路建设的投入压力会大大减少;而另一方面,自负盈亏的新模式将会刺激更多的民间资本注入铁路建设、运营,在保证运量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可观的利润,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实行政企分离之后,人们关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客运票价是否会大幅度提高。印象当中火车票价已经二十多年未变动,在各种物价飞涨的如今,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企业的宗旨是盈利,而盈利的途径便是货运、客运收入。在货运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同时,客运改革却依然是按兵不动,此次《意见》也未明确提出一个可行性的方案。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参与铁路运营后,当前的运价制度如何改变,国家如何控制引导,这仍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铁路改革,受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二百多万的铁路职工。铁道部向总公司的转变,意味着以往的铁路“小国家”不见了,大锅饭不见了,铁饭碗也不见了。虽然体制改变,但是工作仍需继续。职工需要做的是调整心态,转变陈旧的观念思想,加强忧患意识,努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企业要生存,就必须要创造效益,而创造效益的前提便是铁路各个系统的职工在自身岗位上的辛勤工作。产生了效益,职工收入相应的提高;收入提高,职工更加努力的工作。这样良性循环,企业和职工一起发展,必然会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