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9月1日起,铁路部门将调整火车票退票和改签办法,实现火车票全国通退通签,同时实行火车票梯次退票方案。即,票面乘车站开车前48小时以上的,退票时收取票价5%的退票费;开车前24小时以上、不足48小时的,退票时收取票价10%的退票费;开车前不足24小时的,退票时收取票价20%退票费。
一、个别网友认为,火车票梯次退票方案是铁路故意为了减少经济损失。
2013年3月14日,《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2013〕47号)明确指出,中国铁路总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设立,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依法对公司进行行业监管。
我们清楚的看到,实现政企分开后的中国铁路,既不是政府机关更不是慈善机构,而是一家国有企业。铁路既然是企业,那以盈利为目的,减少经济损失并没有有何不妥。
二、个别网友指出,现行的退票时收取票价5%的退票费本身就不合理,铁路为什么不是以火车票的张数而是以票面金额为标准来计算退票费?
我们都知道火车票价的高低取决于运输距离的长短和席别的差距。当初铁路实行退票费5%,主要是从减少旅客损失方面考虑。如果我们今天不以火车票价,而以火车票的张数来核算退票费的话,对短途和低席别的旅客更显不公平。举个简单的例子:广州到拉萨的T264/T265次列车软卧下铺费用为1247元;而永州到道州的2675/2678次列车的硬座票价为8.5元,我们以平均10元一张的退票费来计算的话,是否乘坐永州到道州的2675/2678次列车的旅客还需要倒贴1.5元给铁路呢?
三、个别网友觉得,时间“梯次”与费用“梯次”的划分不科学,缺乏依据。铁路部门凭什么认定二天前退票与一天前退票,再卖出的概率用金钱来衡量恰好是5%与20%之比。
当初铁路部门把退票费降到5%,是站在民生角度,为百姓着想的好事,但同时也助长了一些歪风邪气―多占票、晚退票,给很多急需车票的旅客雪上加霜。世界上任何一项政策措施的出台都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只有在实施过程中才能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进行调整,臻于完善。这次铁路部门及时对退票政策进行调整,能够引导旅客提前退票,避免造成运力资源浪费。
今年春运前3天铁路日均退票46万张,不仅高于2012年铁路22.9万张的日均退票量,也高于2012年春运25万张的日均退票量。很多车站出现了退票排队人数比买票人数多的不正常情况。当时有学者提出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现在铁路部门及时推出梯次退票措施,可见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分析、民意测验调查,做到了有的放矢。
在笔者看来,如果有对时间“梯次”与费用“梯次”划分更科学,更有依据的方案的话,此刻有人愿意拿出来,不仅为铁路献上一计“良策”,更能造福亿万旅客。
四、退票方案事关广大旅客的利益,怎么退,怎么补偿,铁路部门应该根据《价格法》,事先与大家协商讨论,而不能任由自己说了算。
如果说铁路退票方案不合法,梯次退票实施让旅客理亏了,那看来铁路十几年未涨票价那岂不是亏大了。在经济飞速发展,物价不断攀升的今天,汽车、飞机等票价都有所上涨,而火车票价却维持在十几年前的价格。如果我们要求火车票价不涨,把退票费降低,这个既捡了西瓜又捡了芝麻的交易看起来固然完美,但是否已经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呢?最不敢让我们想象的是,每天在全国各大火车站都会上演抢票、退票的壮观“大片”,到时谁来“买单”呢?
铁路实行梯次退票、火车票全国通退,是铁路政企分开、铁路总公司成立后推出的一项客运新措施,老百姓今后出行更加方便了,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同样,新措施的推出能够引发网友争议,提出质疑,也体现出了我们老百姓对铁路那份关爱。
我们更期待,运输业相关企业能以铁路实行梯次退票方案为契机,进一步增强为公众服务的意识,在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切实为老百姓出行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