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随着购物和邮寄的需求突增,快递行业也火了一把,然而频频发生的邮件损坏甚至丢失事件,却将快递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快递索赔难则更是引发了广泛的热议。
市民王先生向本报投诉,他通过“快捷速递”,给乌鲁木齐的亲人邮寄了价值5000元的羽绒服,不料一个月之后亲人说还未收到包裹,他电话联系到快递公司才知道包裹在邮寄途中丢失,但快递公司只愿赔100多元,原因是王先生的包裹未“保价”。对此,快递公司称,因为没保价,邮寄物品价值难以认定,只能赔邮费的三到五倍,这让王先生难以接受。
随后,记者采访了市内多家快递公司,发现对于未保价物品的赔偿,基本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规定的基础上浮动,即“保价的按保价额赔偿,未保价的按实际损失赔偿,但最高赔偿额不超过所收取资费的三倍”。一快递公司的负责人说:“我们的快递单上都有相关的契约合同,对于贵重物品,通常都会建议顾客选择‘价保单’,但许多客户就是不想多交钱。”
湘北律师事务所主任余律师表示,一般来说,顾客与快递公司存在邮寄合同,应该及时安全送达。但是,如果没有保价,物品就存在取证难的问题,打官司也可能面临证据不足的困境。当邮寄的物品比较贵重时,他建议市民最好要保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