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CEO库克最近宣布,苹果公司将为解决美国就业问题出力,计划投资一亿美元将苹果电脑的生产制造带回美国。而在此之前,通用电气(GE)也曾作出过同样的决定。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中国制造”正在遭遇潜危机,美国的一些大制造商已在缩减生产外包,将生意“打包回家”。
GE、苹果等外包回流
“中国制造”优势缩减?
库克前不久表示,苹果电脑的制造业将在2013年“回家”。而这已是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又一最新大公司案例,这之前最引人注目的案例是GE。GE总部位于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电器公园,去年2月开始为制造尖端、低耗能热水器开设一条全新装配生产线,这类工作曾一直由GE中国工厂负责;39天后,电器公园又为制造新高技术法国门冰箱开启第二条全新装配生产线,它曾是GE墨西哥的工作。
《大西洋月刊》指出:GE家电制造业的逐步“回家”并非单例,事实上正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这样做,而这是“一种能给美国经济和行业带来回报的、刚刚开始但具可持续性的探索”。资料显示,早在2011年中期,波士顿咨询集团就曾针对美国制造业回流的苗头出炉一份19页报告指出,金融危机和大衰退已使美国成为一个生产制造的“较低成本国家”。该报告还建议欧美公司应重新评估中国战略,“中国不应再被视为默认选项”。波士顿咨询集团最近甚至预测,到2020年,将会有多达60万个制造业岗位从中国返回美国。
“世界工厂”市场变了?
能源更贵薪资也涨了
《大西洋月刊》分析了美国制造业回家的原因,认为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市场已然发生了变化。首先,现在石油价格是2000年的三倍,这使货物船舶的燃料昂贵很多,供应链长的远距离外包必受影响;其次,天然气在美国蓬勃发展后,成本大为降低,而亚洲现在的天然气成本是美国的四倍。
第三,目前中国工资是2000年时的五倍,还将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长;与此相反,全球最昂贵的美国人力资源,在几年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下,价格要求已放低不少。2011年出炉的一份报告指出,2005年中国劳动力平均成本是美国劳动力成本的22%,但2010年这一数值达到31%。与此同时,中国工厂每小时生产力工资是8.62美元,美国南部为21.25美元,但预计2015年中国长江三角沿海地区会达到15.03美元,美国南部则是24.8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