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成熟落地,近年来,各种高新技术的出现让人应接不暇,从3D打印到谷歌眼镜,让科技控们大呼过瘾。我们经常在电影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在支付账单时无需现金或卡片,只要用手指轻轻一按,瞬间完成支付。而今这种看似“科幻”的消费方式正在进入我们的生活。
什么是指纹支付?
指纹支付即指纹消费,是采用目前已成熟的指纹系统进行消费认证,即顾客使用指纹注册成为指纹消费折扣联盟平台会员,通过指纹识别即可完成消费支付的一种最新型的支付模式。
据了解,这种指纹支付在美国已经建渐成风尚,从去年10月试运营开始到现在,名为“PayByTouch(触摸支付)”的公司已经在西雅图、纽约等地拥有了超过400万用户。近日,据美国媒体报道,一项最新技术的指纹支付系统已经在美国南卡州试行。在国内,上海某高科技公司也爆出年内推出“指纹支付”的消息。
指纹支付带给我们很多便利,被看做是一种不同于现金、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的新型支付方式,是现有支付方式的一种有效补充。指纹支付与传统的支付方式相比有很多优点,使我们摆脱在一大堆卡中选择的烦恼,瞬间完成支付;减少了我们排队等待的时间;也不用再担心卡片丢失、忘记密码等状况出现,使消费更简单便捷。
指纹支付安全吗?
指纹支付从诞生起就受到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在相关论坛上,记者看到很多讨论指纹支付技术的帖子,除了使用方法外,指纹信息被有关方面采集后的安全性受到普遍关注。
指纹识别技术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存在指纹被冒用的风险,好莱坞谍战大片中不乏有夺下某关键人物的手指,血淋淋地拿着用其指纹打开保险箱。如何做到既方便又安全是个很大挑战,尽管美系统除了识别指纹还检查手指是否有脉搏,让指纹支付更加安全,也将其与现存的常用于犯罪历史检查的指纹扫描区别开来。但是指纹技术自身带来了个人隐私泄露的隐患。
对于这些问题,指纹支付技术开发方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相关人士介绍说,指纹支付业务采用的是指纹特征点数据识别技术,即不使用个人的实际指纹图像,不侵犯隐私,而只在每一枚指纹中提取若干微小的特征点,并将其以矢量加密的方式转化为一组指纹数据信息。在实际支付中,使用者每次按压获得数据均不同,因此要通过识别算法对不同组数据的内部逻辑关系加以判断,从而进行识别。所以在开通、使用指纹支付业务的过程中,有关方面只是存储指纹数据信息,而不是图像信息,也无法倒推出指纹图像,就不存在信息泄露或复制的问题了。从这一角度看,指纹支付的安全性和隐秘性都是比较高的。
指纹支付存在局限性?
但业内人士指出,如同所有的支付方式都有遭遇“黑客”攻击的可能性一样,指纹支付这一新技术也面临着特殊情况或意外情况的考验。一方面,由于各家银行的系统和技术标准都不尽相同,当不同的银行加入其中时,就可能出现技术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可能提高开发成本,也可能给用户在使用时造成一定的困扰。比如用户习惯用同一只手指进行指纹支付,但该信息同时关联了不同的银行卡,那用户如何选择自己想使用的那张银行卡呢?
另一方面,在支付安全和适用范围上也亟待技术突破。有消费者提出,“如果我睡着了,别人用我的手指在移动支付设备上按一下,是不是就会被人盗用账户呢?”而且,有小部分人群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是不能或不适宜使用指纹支付的,比如天生没有指纹、长期从事重工业工作使指纹已磨损或因病理原因造成的手指严重蜕皮、干裂、过度潮湿的人群。对于他们“一指行天下”的需求,需要有进一步的技术来满足。
科学家曾预测纸币和信用卡将会消失,指纹和视网膜扫描仪将会完成许多身份认证问题,而且智能程度之高,让一切窃贼和黑客无机可乘。但是再安全的措施都有漏洞,都会遭到威胁,问题在于如何让受威胁程度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