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现代化 >  信息化
移动电子支付将是未来主流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发布时间:2013-03-05 浏览数: 标签: 移动手机支付

  手机对准收款台即可付款?无须刷卡即可进出地铁站?这不仅仅是想象,而已经部分成为现实。智能手机可能很快会取代钱包。移动电子支付将是未来主流。

 

  感应支付

 

  如今,无论是移动支付服务“谷歌钱包”(Google Wallet)还是Pay Pal,都为我们提供信用卡支付的全球服务。与此同时,一种已站稳脚跟的新技术“近场通讯”(NFC)也计划加入市场竞争。“近场通讯”可以在设备之间实现无线连接,最新的发展目标是,将“近场通讯”芯片植入手机中。顾客只须将手机对准收款台,即可完成支付。在信用卡和借记卡中也可植入此类芯片。

 

  移动电子商务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新兴网络公司、电子通讯公司、金融机构都希望分得一杯羹。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支付日益重要,网络购物越来越多地通过手机进行,因此,移动电子商务不会只是昙花一现。

 

  电子收据

 

  网络银行和移动支付专家巴约拉特说:“我由于工作需要经常乘坐出租车,但我总是找不到收据。使用手机APP后就好了,我会收到附有收据的电子邮件,而电子邮件不会丢失。”比如MyTaxi,顾客安装该手机APP后,只须保存一种支付方式,如PayPal或者信用卡,就可非现金支付车费了。

 

  巴约法特说,除了买咖啡之外,大部分时候,他都尽量采用更快捷、简便的支付手段。

 

  最新的支付手段可能很快在德国普及开来。联邦信息经济、电讯和新媒体联合会(Bitkom)的冯·布卢姆罗德认为,“近场通讯”在数年内就将成为支付方式的主流。美国连锁咖啡店星巴克已经引入了移动支付方式。未来,电影院、购物中心也可以引入移动支付。

 

  数据安全

 

  不过,电子支付的一大风险,是个人信息的安全。许多支付方式还处于测试阶段,其中,数据安全是一大话题。特别是“近场通讯”技术,在数据安全的保护上还有待改善。目前,“近场通讯”芯片的信息较容易被窃取。

 

  日本领先

 

  迄今为止,德国人还是更习惯使用现金支付。其他国家的态度更为开放,如日本。早在10年前,日本就引入了“近场通讯”的车票支付系统。在那之前,地铁站入口处持有纸制车票或塑料交通卡的人们挤成一团。引入“近场通讯”的感应技术后,人们可以直接携带植入芯片的通行证进站,无须接触刷卡。

分享到:
上一篇:NFC生态系统渐完备 NFC芯片商机愈滚愈大 下一篇:安全漏洞成困扰 指纹支付的路还很长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