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通道 >  公路
重庆:新改建农村公路4.2万公里
来源:重庆日报 发布时间:2017-06-21 浏览数: 标签: 物流信息 农村公路 四川物流

  一条长5.2公里的农村公路,今年2月开建,才硬化了0.5公里就为村里引来了两只“金凤凰”--天麻加工厂和肉鸽养殖基地。

 

  不仅如此,这条位于石柱洗新乡保合村幸福撤并村的农村公路,还将进一步激活村里沉睡的农业产业--村里已根据道路建设进度制定了产业脱贫规划,成立保合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集中打造土鸡等养殖业,天麻、烤烟等扶贫产业示范基地。

 

  “今年,这条路有望让村民人均收入增至1万元,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助推整村脱贫。”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农村公路,不仅解决了幸福撤并村人的出行问题,村民们的生活也将因此发生巨大改变。

 

  路通了 群众出行更便捷

 

  重庆位于秦巴山区的云阳、巫山、巫溪、城口,以及位于武陵山区的酉阳、黔江、秀山等区(自治县),是典型的“老、少、边、穷”连片特困地区,沟壑险峻,修路成本高,交通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

 

  过去,村民到最近的乡镇、行政村,少则需要步行一两个小时,多则四五个小时。如保合村村民到洗新乡步行要两个多小时。没有路,农产品运不出去,烂在地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重庆重点民生实事和扶贫攻坚重要工程强力推进,全市农村交通面貌得到明显改善:重庆新改建农村公路4.2万公里,总里程达到12.4万公里,路网密度位居西部第一。到2015年底,重庆实现撤并村通达工程;2016年底,全市行政村农村公路通畅率达100%。

 

  路通了,村民出行更加便捷。数据显示,重庆实施的行政村通畅工程,让农民到达县城出行时间平均缩短约1小时、出行距离扩大1倍、出行频率提高3倍以上。

 

  市交委相关人士称,为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瓶颈,今年重庆将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通畅深度、覆盖广度,新改建农村公路8000公里,新解决1500个撤并村不通畅问题。

 

  资金从“计划补助”到“多元筹资”

 

  大山里修路,成本高。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重庆贫困地区交通建设的瓶颈。

 

  为解决贫困区县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近年来,市交委持续提高全市撤并村通达工程和行政村通畅工程资金补助标准:一般区县由25万元/公里提高到40万元/公里;渝东北、渝东南地区由25万元/公里提高到55万元/公里。

 

  为确保补助资金到位,市交委和各区县还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筹资体系,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补助资金,各区县将扶贫、移民、林业、烟草等专项资金进行整合。此外,各区县还广泛吸引社会捐资,动员企业家、社会成功人士等捐资家乡公路建设……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确保了农村公路建设顺利推进:重庆提前4年完成行政村通畅、提前2年完成撤并村通达工程的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共解决农村地区300多万群众出行难题。

 

  农村公路成脱贫路和致富路

 

  交通困难,一难变万难;公路畅通,一通变百通。

 

  修一条农村公路,就为当地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去年通车的云阳新故路,当年冬天,当地太胜村就成立了太胜蔬菜股份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大棚300亩;还引进新的广柑和柚子品种。

 

  巫溪新建成门洞村前河岔至五新村公路,如今两个村已经发展山羊养殖户121户,存栏山羊3000余只;发展青脆李500余亩,中药材700余亩和板栗500余亩等。

 

  “农村公路有力推动了重庆农业产业化发展。”市扶贫办相关人士称,公路沿产业而建,产业依路而兴。目前自然条件较好的部分乡镇,初步形成了“交通+”乡村旅游、“交通+”电商、“交通+”特色产业的“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格局。

 

  有数据显示,重庆修建的农村公路,让农村车辆运营成本平均下降四成多,约八成企业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销量,约95%的农村群众收入明显增加。

分享到:
上一篇:中国公路物流运价周指数报告(2017.6.23) 下一篇:湖北投资584亿元补公路航运短板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