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下午,泰兴市召开专题会议,与江苏省交运厅、河海大学等专家组成员共同就全市内河港口总体规划进行审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荣华以及市交运、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审查会议。
今年以来,泰兴市经济运行呈现出“稳中快进、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经济社会事业的加快发展,带动了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目前,泰兴市航道总里程为587公里,占泰州航道总里程的22.9%,航道密度为0.5公里/平方公里。等级航道里程为298.23公里,占泰州市等级航道里程的24.3%。截至2010年底,泰兴市境内共有内河港口企业或码头233个,泊位293个,相对集中在如泰运河、古马干河、焦土港等地,2010年全市内河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428.33万吨,其中,以矿建材料、煤炭及制品、粮食等为主。
刘荣华指出,内河港口作为综合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点。长期以来,泰兴市高度重视内河港口运输的发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有效提高通航能力,为全市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物资运输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近年来,随着“通道经济、路桥港时代”的来临,特别是沿江、沿海国家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现代物流体系的加快构建,对内河港口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完善规划协调港口布局,明确发展方向,促进经济发展。
《泰兴市内河港口总体规划》由江苏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于去年下半年着手编制,在广泛听取并采纳有关专家的意见后,最终形成了总体规划方案。本次规划的港口岸线总规模为9.8公里,其中规划港口岸线7.1公里,预留港口岸线2.7公里,主要分重点作业区、重要作业区和一般作业区三层次,共13个作业区。同时,力争通过更具科学性、可行性和操作性的规划,确保泰兴市在“十二五”期间内河港规划建设生产性泊位36个,设计年通过能力677万吨,计划完成投资70314万元。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内河港口货物通过能力预计达650万吨。
专家组对规划送审稿进行了认真讨论,认为该规划结合泰兴市内河水运发展的宏观背景,对全市经济社会和物流发展需求进行了全面分析,为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整合全市内河港口岸线资源,推动内河港口现代化建设,实现与其他运输方式无缝衔接、有机协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同时,专家组建议结合经济产业发展,进一步复核和深化吞吐量预测;结合现状条件和需求分析,进一步优化岸线利用和作业区布局规划方案,加强与上位规划和相关行业规划的衔接协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