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战略研讨会在钦州举行。来自中国及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东盟国家政要、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海上互联互通合作,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内容,海上互联互通不仅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还包括相互开放市场的政策和机制及产业对接、人文交流等,是双方开展全方位合作的重要保障。当前,广西正充分发挥与东盟国家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建设。
发展海上互联互通是新亮点
在此次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战略研讨会上,中国驻东盟大使杨秀萍表示,海上互联互通是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新亮点。
与会者认为,实现中国-东盟的互联互通,对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大陆海岸线,东盟国家中有许多是中国的海上“邻居”,中国-东盟开展海上合作得天独厚。双方可在推动海上互联互通,建立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促进海上旅客和货物运输便利化,加强海洋经济等领域展开合作。
事实上,伴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与发展,“零关税”政策的普遍推行、各国市场和投资的开放,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更趋频繁。航空、陆路等对接东盟的多元交通网络逐步建立,拉近了中国与东盟的空间距离。
不仅是航空和陆路联系紧密,港口和海运也成为中国与东盟交流的重要通道。目前,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的多家港口物流企业与新加坡、柬埔寨、泰国等国的港口已相互开通集装箱、散货航运班线并缔结友好港口。统计显示,在2011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中,有近65%是通过港口物流实现的。2012年1-10月,中国与东盟进出口总额3239亿美元,同比增长9.4%。
海上互联互通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内容,得到了双方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9月,中国领导人在南宁出席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时提出“要更大力度推进互联互通建设”。而随后的第15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也就互联互通提出了若干重大新倡议,包括建立“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互联互通委员会对话机制、制订“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以及再次对中国-东盟合作基金增资等。这些,都为下一步中国和东盟开展海上互联互通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3年,中国-东盟将迎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随着双方在贸易、投资、旅游、社会人文等多领域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推进海上互联互通建设,开拓中国与东盟方在港口、海运、物流、临港产业、信息化和人力资源等领域的合作,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