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投入商业运营的北极东北航道,很可能于今年迎来首艘中国商船。近日从在沪举行的第一届中国—北欧北极研究合作研讨会获悉,全球气候变化在北极地区产生的放大效应,对我国可能有两大主要影响:直接带来的是北极航道的开通,间接带来的是异常气候的挑战。
各种气候预测模型都在调整对北冰洋夏季无海冰时间的预测,以前普遍认为是本世纪末,现在主流观点是2030年左右,最极端的甚至提前到2016年。照此估算,北极航道很快就将分担亚欧航线的很大一部分航运任务。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战略研究室主任张侠认为,在海运的3种类型(集装箱货轮、油轮和散货船)中,中国在北极航道最有可能实现的是集装箱运输。假设技术许可,到2030年中欧海运50%走绕道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线,50%走直接北上的北极航道,各自可运输2100万箱标准集装箱,相当于2011年总运输量的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