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三堡船闸实施的“色彩引导系统”,是近来水上高速公路的又一项创新。
在刚刚结束的杭州市港航工作会议上,记者了解到, 今年上半年,三堡船闸的通过量达2100.4万吨,同比增长12.6%,3、4、5月接连刷新日通过量和月通过量新纪录。
三堡船闸是近年来杭州“水上高速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得益于这条“高速公路”,船闸克服了近年来极端天气影响,通过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这条国内首创的“水上高速公路”,从2009年开始试运行以来,“联动过闸”、“免停靠”、“诚信申报”等词汇,已然成为杭州低碳城市建设的标签。
船户陈老大的一本“水上高速公路”账 浙萧山货23367的船主陈月根在海盐和萧山之间从事水路运输多年,三堡船闸是必经之地,“水上高速公路”的开通,帮他节省了一笔不小的钱以及大量的时间。
陈师傅是从2003年起跑煤炭运输的。2009年以前,他的船经过三堡船闸,就得在内河处义桥所、钱江处三堡所和三堡船闸分别进行申报,他回忆,仅在三堡所花费的时间,就至少半小时,而每次停靠花费的费用约要90元。
变化从2009年5月开始。“当时杭州港航推出了内河、钱江、三堡联动过闸。我从运河进入钱塘江,在义桥所就可以办完所有手续,不用再在三堡所、三堡船闸停靠了。”一个月下来,陈师傅感觉到了巨大的变化:他跑了3个航次,免停靠6次,省下了180分钟的停靠时间,节省费用540多元。到年底,他发现,每两个月还能多跑一个航次。
2010年的五六月份出现了意外的枯水期,几次大堵航陈师傅记忆犹新,“有时候在水上一等就是十几天”。如果是以前,这样的天气,利润肯定大打折扣,可是那年,陈师傅还是跑下了30个航次,免停靠60次,节省下费用5400元,以及1800分钟的时间。
2011年,港航部门发起了“千船万户共建诚信航区”活动,统一了船舶、码头安全、经营守法诚信评定标准,按照计分制,将辖区的船舶、码头从高至低划分A、B、C三个诚信等级,让诚信船户、企业享受到更多优惠。陈师傅的船被评为A类“诚信船舶”,在这条“水上高速公路”上,他能享受到一次性报港、免停靠等更多便捷服务。同时,港航部门根据潮水水位对三堡船闸实施精细化调度,高水位调运大吨位船舶,低水位调运小吨位船舶,实现了通航效率的最大化。因为过闸速度更快了,这一年,陈师傅跑了38个航次,一路上减免停靠76次,省下费用近7000元。
2012年,智能安全监管系统在运河杭州段及钱塘江开建,陈师傅在快跑的同时又多了道“护身符”。“对我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安全就是本钱。港航部门的这些措施,确实是让我们船户跑得更快更经济了。”四年下来,陈师傅对“水上高速公路”的理解更深了。
“水上高速公路”是条绿色安全之路 这条“水上高速公路”建设以来,不论是对于船舶经营户,还是城市发展来说,每年带来的“收益”是多方面的。
2012年,杭州港货物吞吐量9100万吨,比2011年增长171万吨,以20吨货车的承载量计算,杭州水上一年的新增运量,可节省约8.6万车次的货车流量,间接节约柴油274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756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