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获悉,随着保税区企业设立登记并联审批系统的运行及《大连保税区行政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作为“争当全市对外开放领跑者”的保税区,正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保税区的行政体制改革将为大连金普新区建设和申办大连自由贸易园区奠定“制度创新”基础。
今年以来,保税区党工委、管委会将“保税区如何扩大开放、保税区扩大开放还缺什么”当作重点课题,围绕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奖励、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征用、行政裁决及其他行政权力等10个类别,逐项汇总行政权力清单,面向企业和基层征求意见建议。
保税区于今年6月全面启动行政体制改革,重点以构建政府权力清单为抓手,集中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规范清理,为开展自由贸易先行先试创造有利条件。截至目前,全区原有420个审批事项中,已取消64项、合并84项、下放3项、变更为日常管理113项、保留行政许可108项、非行政许可审批38项。
保税区在全力做好清权确权的同时,注重从细节入手着力提升政务效能,开发完成了企业设立登记并联审批系统,目前已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整合了市场监管局、国税局、地税局、公安局和相关前置部门的各项审批环节,实现了“一口受理、一站办结”。保税区的企业登记注册审批不必再东奔西走,只要网上提供相关材料,便可一次性办完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印章刻制许可等四项手续,办理时限缩短到3个工作日。
记者在《大连保税区行政体制改革方案》里看到,该方案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信息化运行和监督入手,扫除地区企业发展的制度壁垒。保税区的行政体制改革将分为三个阶段,推动全区行政体制从“简化审批、方便准入、科学监管、精简职能、理顺事权”的近期目标,向“搭建适应投资和贸易发展需要、接轨国际惯例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最终建立起符合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具有示范作用的行政管理体制”的中远期目标挺进。具体内容包括机构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职能监管制度改革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