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现代化 >  装备技术
8项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关键共性指南
来源:船舶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10-21 浏览数:

海洋工程装备.jpg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3年)》(以下简称《指南》),确定了当前优先发展的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工业、电子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信业和信息化与生产性服务业等8大领域、共261项技术,其中有8项技术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关键领域,将对船舶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船舶工业全面转型升级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据介绍,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改变我国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的局面,加快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实现工业和通信业的转型升级、结构优化,工信部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新版《指南》。

 

  《指南》充分体现了国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战略要求。与2011年版相比,《指南》根据当前国内外技术发展的新情况和新趋势,更加强调指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研究工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导社会资源合理流动。

 

  据了解,《指南》中涉及的8项船舶与海工装备关键共性技术包括深水浮式结构物总体和结构的设计分析技术,深水浮式结构物安全性的分析评估、监测和检测技术,深水浮式结构物定位性能分析评估技术,深水浮式结构物模型试验技术,海洋工程结构物振动及噪声关键共性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海洋石油钻井系统集成设计关键技术,海工装备高效建造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海洋工程装备节能环保技术。

 

  与2011年版相比,《指南》此次未列入海洋工程项目管理及信息化技术、动力定位控制系统(DPCS)技术和大型自升式钻井平台结构自主设计技术这三项。据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相关人士介绍,经过两年的发展,我国船舶工业已经满足了相应关键共性技术的要求,具备了开发和应用这三项技术的能力,并且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相关共性技术此次仍然是《指南》的重要内容,其中不仅包括海洋石油钻井系统集成设计、海洋工程高效建造等内容,而且还涵盖海工装备项目安全性评估、节能环保等多层面的共性技术。有关专家表示,这8项关键共性技术均是对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但目前又存在瓶颈制约的技术,我国在这些共性技术领域的研究力量还比较薄弱,技术水平与世界造船强国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十分不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严重制约了船舶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要求高、难度大、周期长,但是又对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因此,此次工信部发布的《指南》,将会指引船舶企业和科研院所关注相关技术领域,进而引导船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使船舶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并为调整优化结构、实现全面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分享到:
上一篇:中国公务机产业发展不协调:需求VS装配计划 下一篇:巴陵煤气化装置实现年内两个超百天周期连运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