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现代化 >  装备技术
专家:航空盲降系统正被欧美国家淘汰
来源:航空网 发布时间:2013-12-13 浏览数:

  日前,公众就盲降能否提高航班起降效率的关注持续升温。亚洲公务航空协会主席吴景奎对记者表示,盲降系统有利于提高航班降落概率,目前我国只有少数机场具备盲降系统,进一步推广非技术问题,更多是资金问题。而欧美等国家正用微波着陆系统淘汰盲降系统。

 

  仪表着陆系统俗称盲降系统,指在天气恶劣、能见度低等情况下,通过相关技术给飞机提供可靠的进近着陆通道,让飞行员掌握位置、方位、下降高度,从而安全着陆。

 

  2012年,我国民航局下发《规范运行秩序、做好航班正常工作若干措施》,要求2013年年底前,在旅客吞吐量过1000万的机场安装二类盲降系统。今年10月,民航局又下发《做好航班正常工作若干规定》,要求航空公司必须加强飞行员对二类、三类盲降系统的培训应用,以降低低能见度天气原因对航班起降的影响,并要求运营旅客吞吐量排名前10位机场至首都机场的航班机长,自2014年1月1日始,必须具二类盲降运行资格。

 

  部分旅客对民航局相关规定寄予较大希望,盼望明年受雾霾影响的航班大量减少。

 

  民航局对媒体表示,有关要求并非针对雾霾,而是旨在提高航班在低能见度恶劣天气下正常起降的一项措施。

 

  吴景奎对记者表示,盲降系统不是项新技术,在30年前就已经有了,有成熟的技术与严格的管控程序,能够提高航班降落概率。他具体说道,所谓盲降并非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降落,按国际民航业统一标准,盲降共分3类。一类盲降的降落标准是能见度800米左右、云比高60米(从跑道往上看云的高度为60米)。二类盲降的降落标准是能见度400米、云比高30米。三类盲降又细分为A、B、C3个等级。其中,三类A的标准为能见度200米、云比高15米,三类B的标准为能见度50米、云比高零米,三类C的标准为能见度和云比高均为零米,是完全意义上的全盲降。

 

  盲降系统对机场设备、机载设备及飞行员都有明确要求。“目前上海浦东机场、北京首都机场建成三类盲降系统。成都双流、西安咸阳、广州白云机场等机场建成二类盲降系统。”他说,技术不是问题,问题是资金。系统对机场周边无线电净空标准、日常养护等要求很高。其中,二类盲降需要每四个月一次飞行校验,并由专门飞机对设备精确度校验。

 

  吴景奎表示,目前大部分生产机型具备盲降相关设备要求,各航空公司也正纷纷抓紧“补课”,对飞行员进行专题培训,相关培训大概4-8小时。

 

  “其实盲降系统正被欧美等国家用微波着陆系统淘汰,后者不用至少5公里的直行着陆距离。”他说。

分享到:
上一篇:无人机物流或受制法规空白 下一篇:波音777X开始风洞测试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