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枢纽 >  货运场站
上海有望成国际自由港
来源:大公网 发布时间:2013-12-11 浏览数:

  作为世界经合组织(OECD)港口城市项目案例研究之一,由OECD与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SISI)共同编写的《全球港口城市竞争力:中国·上海》近日正式完成,由总部设在巴黎的世界经合组织面向全球公开发行。报告预测,上海将成为中国率先探索与国际接轨的自由港政策的试验田,有望成为内地首个国际自由港。

 

  2010年起,上海港跃升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2012年集装箱吞吐量达3250万标准箱(TEU),创歷史新高。这份报告对上海港十多年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梳理和剖析,指出“随着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步伐加快,2013年10月上海自贸区应运而生,区内货物、资本自由流通等管理措施的推出,使上海对外开放层次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也将使上海更具国际吸引力。”

 

  世界经合组织2011年6月开始发起“港口城市竞争力项目”,对作为城市发展重要、有效“资产”的港口对城市和区域经济的贡献进行评估,客观分析评估港口发展及相关实施政策对城市经济、生活、社会效益带来的正负双方面的影响。目前,该项目已覆盖香港、新加坡、鹿特丹、汉堡等十多个研究案例。

 

  成中国航运战略枢纽

 

  报告还指出,上海港具有其他港口所无法具备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通过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发展成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以及中国国际航运发展的战略性枢纽港。

 

  目前,“航运服务功能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集中体现,在国务院、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政策激励下,上海拥有内地最开放、最自由、具有显著经营效益的综合保税区。

 

  2012年,上海综合保税区(上海自贸区的前身)商品销售额和工商税收,占中国11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比重超过50%。北外滩、陆家嘴、临港三大航运服务集聚区累计引进航运服务企业突破1500家,上海向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又迈进一步。

 

  报告说,上海港作业效率高,港口通达性强,体现为船舶周转时间短、与长江沿岸内陆港口联动范围广。过去十年,上海港口发展惊人,吞吐量已增长2倍多,2012年达到7.36亿吨。2008-2012年期间,尽管存在经济危机负面影响,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仍以年均4.9%的速度稳定增长。港口相关产业已佔上海GDP总量的21%,直接就业人数达230万人,佔城市就业总人口的21%。

分享到:
上一篇:10月美西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滑 下一篇:锦州港扩大开放释放发展新动力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