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来源:成都日报 发布时间:2025-01-21 浏览量:0 标签:

昨日,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省政府工作报告提请大会审议。报告提到,今年四川将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扩大内需,更加注重产业支撑,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四川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较好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迈出坚实步伐。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经济总量超过6.4万亿元,保持全国第5位。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2%,进出口总额增长9.4%、重回万亿元规模。

2025年主要工作

全省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725亿斤以上;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任务。

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美好生活体验地

持续开展项目攻坚行动,开工建设引大济岷等重大水利工程;布局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智行走廊、卫星导航、数据流通利用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实施京东方第8.6代柔性显示生产线、万华化学产业园二期等在建产业项目,推动比亚迪半导体产业化、通威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等项目竣工投产。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提振汽车、家电、家居、电子产品等消费。实施“消费+”行动,促进“农商文旅体教康”融合发展。挖掘新兴消费,建设一批特色消费创新引领集聚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夜间经济和银发经济。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美好生活体验地。

力争2027年建成6个万亿级产业

建好用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持续实施6个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推进成都科创生态岛“四链”融合先行先试。

突出抓好人工智能、高端能源装备、航空航天、新型显示、新能源、医药健康等“15+N”重点产业链。持续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力争2027年建成6个万亿级产业。加快发展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3个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推动企业“上规、上榜、上云、上市”。持续抓好制造业“智改数转”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加快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发展“公铁水空”多式联运。

进一步做强成都极核

深化川渝相互赋能、一体发展。实施320个年度共建项目,共同谋划储备一批“十五五”重大项目。联手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成渝中线科创走廊,打造川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等应用场景。

进一步做强成都极核,高标准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扎实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市域(郊)铁路成德线、成眉线。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在构筑产业生态圈、高水平开放、公共服务优质均衡等方面率先突破。

推动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加强生态保护和价值转化,打造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强县、旅游名县。实施全国百强县、百强区巩固提升和接续培育行动。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开展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加力实施城市“里子”工程,改造老旧小区4000个以上、城市危旧房3万套、城中村10万户。

持续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粮油千亩高产示范片1000个。高水平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百片引领、千村带动、万村补短”行动。发展民宿、康养等农村新业态。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用好举办成都世界运动会等国际交流合作重大机遇,全方位推进四川开放发展。

支持成都打造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恢复和开通更多国际航线,做强国际航空货运基地,推进天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贯通,提升中欧、中老班列等运行质效。

坚持贸易与产业联动融合发展,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持续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打造三文鱼、榴莲等特色单品全国集散中心。

建设国家服务出口基地,推动游戏、动漫、知识产权等领域数字服务出海。高水平建设成都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推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差异化发展。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落实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更大力度降低融资、物流、用地、用能等生产经营成本。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升工程,搭建数字化小微企业融资平台。支持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推动产业园区“腾笼换鸟”。

开展新一轮省属企业主营业务优化调整,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落实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

建设全省一体化数据平台、省社会信用平台。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信息共享、流程再造,实现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政务办事高效便捷、贷款融资降本提速、监管服务优化提质。推动社保卡“一卡通”应用。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

深化田长、林长、河湖长制,创建一批美丽河湖、幸福河湖。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加快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

持续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探索推进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试点建设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发展绿色低碳建筑,促进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突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办好年度民生实事,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就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在确保安全规范的同时给予各领域创新创业者更多支持、更优环境。

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推广个人养老金政策。扩大“医保钱包”个人账户跨省共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线上购药试点范围。

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实施新时代“天府银龄行动”。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持续深化学区制和集团化办学改革。争取更多世界级、国家级重大体育赛事落地四川。

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推进法治四川建设。深化平安四川建设。

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开展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遏大”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守护群众健康安全和生活品质。

深入推进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揭榜挂帅”。常态化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推动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推动金融领域重点风险化解,加大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