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供成都:一场跨越300多公里的品质奔赴

来源:四川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9-03 浏览量:0 标签:

当城市尚未完全苏醒,成都市武侯区“广供成都”运营中心早已进入高速运转。订单提示音、包装摩擦声、物流车引擎声交织在一起,组成广元农产品进蓉的清晨协奏。剑门关土鸡、青川黑木耳、朝天核桃……这些来自广元山野田间的风物,正在经历一场跨越300多公里的品质奔赴。

今年以来,广元市全面推进“广供成都”战略,以精准市场对接、智慧供应链管理和品牌赋能为核心,推动本地优质农产品规模化、高效化进入成都市场。截至六月底,该战略实现销售额6.5亿元,同比增长20.88%。其中两家主力企业销售额突破8005万元,增速高达218%。

这一切,并非偶然。

精准锚定:从政府食堂到高端社区,一张立体营销网络的建成

“不只是卖出去,更要卖得好、卖得值。”广元市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余开鑫说。他举了一个例子:剑门关土鸡在成都市场可以卖到40.3元/斤,仍然供不应求。

“广供成都”主打八类核心产品、百余个精选单品,从源头把控品质,依托十五个产地周转仓、2.73万吨周转能力,构建出坚实的供应链基础。但比硬件更关键的是——精准的市场洞察。

他们瞄准的,是对品质有要求、对溯源有期待的中高端客群。从机关到国企,从酒店等高端场所到39个中高档小区,“广元供给”正系统性嵌入成都消费者的日常。

今年以来,高端小区、酒店、餐饮三类渠道销量同比增幅分别达14.6%、17.7%和21.3%,利润增长则接近20%—23%。广元农产品,不再只是“土特产”,而是成为品质生活的符号。

极效供应链:“共享仓库”与“当日达”背后的降本智慧

农产品出山,最难的是物流;想要价格具备竞争力,关键在降本。

广元的做法极富实效:不一味自建重资产,而是“轻合作+巧整合”——廉价租用闲置仓、与合作企业共建节点、选择优质物流服务商,实现快运快送、成本最优。

目前,成都已布局15个提货点、14个配送仓,覆盖武侯、金牛、龙泉驿、青羊等多个区域。今年新增的青白江、濛阳配送仓,以及三联家禽市场的“剑门关土鸡直配中心”,进一步缩短了从仓到桌的距离。

“濛阳仓之前是一家食品企业的闲置库房,经我们改造,成了区域枢纽”,广元供销农产品集团公司负责人贺红先介绍。这种方式让人力与管理成本下降超17%,而这些节省,最终反馈在终端价格上,让广元农产品在成都市场更有竞争力。

冷链的优化更是点睛之笔。通过联合专业物流企业,广元至成都的冷链线路实现全程温控,剑门关土鸡、鲜蛋等产品基本实现“今日订、明日达”,新鲜度不再因距离打折扣。

品牌突围:从“深山珍品”到“城市名片”

好产品也需会说话。

在市供销社统筹下,各县区积极行动:苍溪开设直营体验店,推出品鉴服务,半年实现销售额4500万元;旺苍精选160种农特产品进驻“832平台”“广供天下”,严控品质、线上引流;全市累计参加“广元七绝·广供成都”“川供集市”等线下活动超50场,新入驻六家品牌展示点,持续提升曝光与口碑。

品牌,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信任。当剑门关土鸡、红心猕猴桃饮料、青川竹荪被一次次选择、认可、回购,广元农产品的品牌溢价便自然发生。

更远的未来:不只“供成都”,更谋“兴乡村”

从广元的青山沃野,到成都的万家灯火,这条300多公里的供应链,链起的不仅是产销两端的效率与信任,更是一个区域公用品牌的成长路径,一方百姓的增收希望。

接下来,广元将继续支持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冷链配送、直营门店等环节加大投入,持续完善“广供成都”的供应链与服务链体系。

“广供成都”,不仅仅是一场跨越300公里的供需对接,更是广元农业走向品牌化、现代化、市场化的深刻实践,真正的好产品,从不辜负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