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融资租赁产权交易平台正式启动
近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融资租赁产权交易平台正式启动,交银租赁、招银租赁、海航资本、远东租赁、国金租赁等10家大型融资租赁公司分别与平台签署了合作意向协议。
上海自贸试验区融资租赁产权交易平台是国内首个标准化、面向境内外的融资租赁产权交易专业平台,旨在探索开展涵盖境内、跨境乃至离岸的融资租赁资产的物权、债权和股权交易,进一步加快融资租赁资产的流动增值,促进融资租赁企业实现更持续、更规范的发展。平台一方面为境内外融资租赁企业优化资产管理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打破发展瓶颈、发掘新的业务增长点提供更为专业化的配套服务;另一方面,该平台的建设还将进一步促进国内融资租赁业更趋成熟,推动融资租赁上下游产业链拓展延伸,加快提升上海金融产业服务能级。
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介绍,融资租赁正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国内的融资租赁市场规模已达到了2万亿元,年均增长30%。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融资租赁产业进入了快速增长和跳跃式发展的新阶段。截至目前,区内已累计引进406家境内外融资租赁母公司和SPV项目子公司,累计注册资本超过286亿元人民币,运作的租赁资产包括60架民航客机、3架直升机、35艘远洋船舶、2台飞机发动机、2台海洋钻探设备、2套光伏设备及若干大型设备等。
其中,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后引进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225家,占累计总数的55%,新增注册资本189亿元,占累计总数的66%。随着自贸试验区投资管理、贸易监管以及金融改革等制度创新的不断深入,融资租赁企业的操作流程将日益简化和便利,运营环境也将更趋成熟。近期,央行30条意见规定逐项明确,跨境人民币使用、自贸试验区外汇管理实施细则以及分账核算业务的相继出台,将为区内的融资租赁企业提供最大限度的资金流动性便利,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与此同时,自贸试验区内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正在积极探索推出跨境人民币境外借款、双向资金池、集中收付等多项创新产品,为区内融资租赁企业投融资业务提供了低成本的运营空间,使其更好地接轨国际市场并释放活力。
据了解,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融资租赁产权交易平台由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与上海自贸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平台启用后,将在“规则准许、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围绕探索建立公开透明的评估和定价体系、制定标准化的交易流程、形成具有自贸试验区特色的交易模式等方面着手,借助联交所在租赁资产残值处理以及股权交割方面的优势,进一步细化并完善融资租赁资产的交易规则,努力形成一个活跃而健康的融资租赁产权交易市场。
当天参与签约的融资租赁公司对平台启动表示了欢迎。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业务研发部总经理助理闫昊认为,交易平台有助于租赁公司盘活现有资产,优化现金流,以往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主要依靠银行和拆借,上线平台交易可以让资金来源更加多元。
记者注意到,平台启动当天并没有项目挂牌上线交易。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国际合作交流部总经理张军超解释说,融资租赁涉及的业务技术性比较强,在交易规则设计,特别是政策配套方面需要不断完善。联交所在自贸试验区里做融资租赁产权交易平台,就是希望通过嫁接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来寻求某些点上的突破。在具体推进步骤上,是先物权再股权、债券,还是先做境内业务,再做跨境业务,张军超表示目前还不便透露。在今后市场交易活跃度方面,张军超并不担忧,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培育合格的机构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