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1日,奇葆书记在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谈到四川产业发展时明确指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我们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形成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会上,巨峰省长在谈及相关问题时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工业7+3发展规划,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推进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
为此,民革四川省委专门成立了“促进四川产业集群”课题研究小组。课题小组在学习后认为,书记对四川未来产业发展的目标设定符合四川产业加速发展期的实际和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精神。省长则进一步明确了实现目标的路径,是四川产业发展五年、甚至更加长远规划的大方向,完全符合现代世界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四川要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关键要有重大产业的突破性发展作为支撑。而重大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朝着先集聚、后集群、同时集约,最后形成产业带和区域品牌的方向发展。就像美国硅谷的微电子高新技术产业,意大利的马尔凯皮鞋产业,葡萄牙的波尔图葡萄酿酒等众多产业。
调研小组随后以我省产业集群集中发展的区域成都、德阳、绵阳作为重点调研地,并结合其他省市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而有针对性的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省各地产业发展以园区作为载体,已初步建成产业集中发展区147个,全省产业集聚发展已具雏形。目前各地产业集中发展区,在落实规划上,认识逐渐增强。在创造诸如“一平三通”基础设施条件上,措施也比较得力。但在搞好后期服务上,诸如帮助企业提升层次,整合社会资源研发新产品并占领市场等方面,普遍认为那是企业的事。
在调研的同时,我们结合刚刚出台的《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中的“建设四大基地”、“发展六大产业”,要强化政策扶持和体制机制创新,尤其是奇葆书记和巨峰省长的相关指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学习。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后,更结合全会提出的中国发展的新目标新精神,对四川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加大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展开了思考和研究。我们认为,从区域经济看,现代产业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产业链与另一个产业链的竞争,是产业集群间的竞争。产业链的完备和研发并拥有核心技术是集群制胜的关键,靠单个大企业来完善产业链和集体攻关是不行的。需要政府通过服务、整合协调各种资源。因此,我们特别建议:在四川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中,除了搞好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应重视和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帮助园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特色鲜明,配套协作,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什么要重视和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因为公共服务平台是产业由集聚向集群发展的助推器,是产业集群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服务平台能提供多方面的服务,诸如行业战略研究、市场拓展、创新研发、金融服务、生产协作交流、人才与人力培训、信息服务技术研发、质量检测、现代物流、法律援助、企业运行管理与投资咨询等等。
近十年来,国内对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已经做了大量工作。1999年,中央开始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试点。2007-2008年间,中央预算内资金共支持了127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已经有22个省区市下发了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文件。23个省区市安排使用了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广东省从2004年开始,每年都把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列入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专项。浙江目前正在21个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筹建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建了16个。相对而言四川在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方面,普遍做得不够。如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面向区内各部门和企业的信息化处理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园区内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交流平台,信息化建设还需要完善。绵阳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尚无总体计划。又如德阳的重装产业集群,聚集了1000余家企业,至今除了园区管委会,还没有形成满足集群生产基本需要的公共服务平台。
鉴于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与功能,结合四川“十二五”产业发展目标,我们作如下几点具体建议:
一、整合现有机构,组建四川重大产业集群推进领导小组和办公机构
不同的产业分属不同的领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小组进行统筹、协调和整合。因此,我们建议由省长或常务副省长担任组长,发改委、经信、科技、教育、财政、建设、国土、环保、商务、工商、质检等厅局领导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共同负责统筹研究解决重点产业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在省经信委下设办公室,可沿用产业处同班人马,同时增加专业人才。负责全省产业园区的综合协调,指导管理和对重点产业集中发展区各职能部门派出机构或分支机构检查督促。广东省专门成立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我们可以予以借鉴。
二、加快构建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出台指导性文件
建议以省经委牵头,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出我省不同类别产业集群构建公共服务平台的具体内容指标,探索构建公共服务平台的途径与方法,以及分类指导的意见。对于服务平台的服务内容,我们建议主要分置三大部分,即基本功能服务、政策导向服务和业务延伸服务。这三部分涵盖了从物管到后勤保障,从信息到技术,从金融到政策扶持,从产业战略研究到市场拓展、创新研发。这个服务平台不仅为中小企业服务,更应该为龙头企业、大集团战略决策服好务。
三、加强对建立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组织各级政府相关干部进行产业集群知识的学习培训,尤其是政府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及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的方式、方法的学习。省政府在向省委报送“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中,涉及产业发展时,再次确立“按照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要求,加快产业园区发展”,建议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不仅要组织好相关学习培训,还应在机制体制上大胆创新,使我省的产业集群不仅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同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和土地的最大节约。
四、探索政府扶持,引入市场机制,构建公共服务平台的模式
构建服务平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使其能真正服务企业,需要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单靠企业难以完成。需政府来整合社会资源,诸如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有资质的社会中介及公共服务机构,实施联合攻关,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产业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推进产业继承创新,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仅靠政府的力量也不行,还应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含民营),产学研合作、科研院所集聚、中介加入等多种方式和经济主体参与共建公共服务平台。我们建议,对一些重大战略决策和重大技术攻关,能否借鉴美国兰德公司的运行模式。即摸清我省各产业科技人才的情况及国内外可用的资源,建立各重大产业发展“人才库”,结合四川产业发展的实际和企业的需求,采取契约合同方式,进行服务。
总之,探索一条“政府主导、扶持,市场运作、自主经营、众多专业团队共建,有偿服务”的路径。服务平台的运行,我们设想采取“政府补贴一点,中介机构让一点,企业出一点”的方式推进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