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湖北境内长江段长达1000多公里,占长江干线总长的1/3以上。作为长江之“腰”和中部区域发展的重要一极,如何依托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地理优势,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寻找机遇。
航道是内河水运发展的基础。长江航道局副局长刘怀汉介绍,对于沿江经济来说,长江航运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对长江航运来说,长江航道是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的设施。通过建设航道,促进船舶大型化,发挥港口作用,形成以点带面,最后扩展到全流域,带动沿江地区发展。
打通长江“腰梗阻”
航运是一个体系,由航道、船舶、港口、支持保障系统等要素构成,航道在其中起基础作用。
刘怀汉介绍,要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内河航道,长江航道局也在不断适应,比如中游荆江航道通过目前正在实施的航道整治工程,航道水深可以达到3.5米,提前实现了2020年规划目标。但现在地方经济发展,3.5米水深还不能适应需求,湖北省希望中游水深能到4.5米。武汉到安庆的规划目标是2020年达到4.5米,从今年开始该局通过加强维护管理,利用已有的整治成果和电子航道图,已将航道水深提升到4.5米。但是沿江地方还要求提高到6米,使5000吨级以上的船舶和海轮能常年到达武汉。
目前,长江航道局已启动6.0米水深航道常年通达武汉、4.5米水深航道常年通达宜昌的前期研究、模型试验工作,有望按照“先通后畅”的建设思路逐步实现。一旦水位提高到4.5米,3000吨单船和万吨级的船队都可以走。上游库区,水深超过4.5米,武汉以下目前已到4.5米,唯独中游成为一道坎,水深只有3米多一点,如果都能达到4.5米,上下游就贯通了,航运长距离运输的低成本优势就会更明显。
长江航务管理局也在其工作报告中称,今年将试运行提高武安庆、荆州至城陵矶段航道维护尺度,试运行提高长江下游北支航道、太平洲捷水道、太平府水道、乌江水道、葛洲坝三江引航道维护水深。
重视沿江生态环境保护
刘怀汉介绍,长江航道局提出未来长江航道的建设,在考虑提高航道尺度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航道的承受能力和对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人民需要一条畅通、高效的长江,更需要一条生态、美丽的长江。
不久的将来,长江航道将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电子航道图提供的信息能使船舶科学配载,合理选择航线,减少单位货运量的燃料消耗;在航行中,航道情况将通过电子航道图模拟出来的虚拟航道向用户呈现,减少了实体航道维护工作量以及航道维护对长江生态造成的影响。而在航道整治中,在保证施工质量与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小航道整治对长江水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影响
长江航道整治推动货运持续增长
新中国成立后,长江航道建设经历了一个由平稳到快速再到高速的发展历程。
从1949年到1990年,国家对长江航道的投入不足,航道总体落后,41年间国家在航道整治中投入2.36亿元,航道建设加上配套总共才9.1亿元。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投资速度加快,十一五期间投资52亿元,十二五到十三五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纲要计划投入430亿元,其中航道整治300亿元。
2002年开始,由于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出台,国家四部委批复,航道建设开始步入快车道,进入有计划、有步骤加快实施的新阶段。
转折点出现在2011年。当时国家颁布《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长江与内河水运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始进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
2011年底,随着长江干线叙泸段二期航道整治工程通过交通运输部竣工验收,长江干线2687.8公里航道全部达三级或三级以上航道标准,率先实现了高等级航道的全线贯通,结束了过去航道管理与养护“靠天吃饭”的局面。
航道的整治给长江干线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干线运输生产持续增长。
根据长江航务管理局(交通运输部在长江上的派出机构)的资料显示,2013年,长航系统共落实建设项目预算计划35亿元,完成投资34.65亿元。长江干线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达到1170吨,长江干线生产性泊位达到429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459个,同比分别增长8.3%、4.4%、9.0%。
在货运方面,长江干线完成货物通过量19.2亿吨,同比增长6.7%;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49亿吨,同比增长11.2%;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57万国际标准箱,同比增长9.1%,运输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如今,长江航道的建设仍在稳步推进。沿线的各类重大工程中,总投资近44亿元的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宜昌至昌门溪河段等重点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建设稳步推进,长航公安局南京警备码头工程等28个项目竣工验收,三峡库区重庆段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一期工程等64个项目竣工验收。未来的长江航道,将呈现出更加欣欣向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