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昌冷链“芯”引擎 为农产品装上“保鲜阀”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吴华冻库以冷链技术为“核心引擎”,不仅破解了当地农产品“储难运远”的困局,更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关键力量。从4年前的初创企业到如今年产值超千万元的农业产业化“生力军”,这座冻库为农产品装上“保鲜阀”,让乡村振兴的“引擎”持续强劲轰鸣。
从“滞销愁”到“产销旺” 冷链托起农产品希望
“以前没冻库的时候,草莓熟了没人收,眼睁睁看着烂在地里,心疼得直掉泪。”在吴华冻库从事核桃筛选工作的当地农户马大姐,一边麻利地整理着装核桃的口袋,一边介绍细数变化,“现在好了,不管种多少,冻库都能收,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一年能挣2万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日子过得既踏实又有奔头!”
德昌县吴华冻库现场,工人们正在忙碌。德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样的转变,源于2021年吴华的一个决定。这位来自重庆的创业者,因妻子是德昌人而定居于此,此前常年从事蔬菜、板栗等农产品收购,却常因运输延误导致农产品变质损耗。“当时就想着,建个冻库,让好果子能‘存得住’‘走得远’。”吴华回忆道。
凭借多年农产品收购经验,他当年便投资建成冻库,从最初单纯解决枇杷、草莓、板栗、核桃、芒果等本地农产品的冷藏需求,到如今发展为涵盖鲜货销售、罐头及奶茶辅料初加工的综合型冷链企业。员工从10余人增至100多人,年销售量稳步攀升,年产值突破千万元。走进冻库车间,芒果削皮、核桃筛选等工序井然有序,曾经“愁销路”的农产品经标准化处理后,正源源不断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政企同心筑基石品质口碑双提升
“冻库能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强助攻’。”吴华感慨道。近年来,德昌县委、县政府主动“走出去”拓市场,通过带队到外地参加推介会、搭建多元化产销对接平台,将德昌枇杷、草莓、板栗、核桃、芒果等优质农产品带出大山,擦亮了“德昌产”的金字招牌;农业农村局则全程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逐批检测出具资质报告,让每一份走出德昌的农产品都带着“品质认证”。吴华眼神坚定地说:“有了政府的扶持,客户对我们的产品更加信任,订单也越来越稳定,我们发展的底气也更足了!”
在冻库质检区,质检员丰志秀正仔细检查芒果肉的削皮质量,将熟度不同的芒果肉分类摆放。“我的工作就是守好品质关,熟的、半熟的必须分开,削皮不合规的坚决不能进冻库。”她拿着检测记录表说:“只有把好这道关,咱们的产品才能卖得好、走得远。”
技术管理员周伟展示了冻库的“核心科技”——保鲜库温度严格控制在1—5℃,确保鲜果锁鲜;储存库维持在零下18—21℃,满足长期仓储需求;急冻库则低至零下30—36℃,能快速锁住果肉水分和营养。”精准的温控技术,正是保证速冻果肉长期保鲜、留住原汁原味的关键所在”。
家门口就业:冻库托起村民“稳稳的幸福”
对于德昌本地村民而言,吴华冻库的意义远超一家企业。“不用外出打工,能照顾一家老小,还能挣钱补贴家用,这样的工作打着灯笼都难找。”在冻库工作4年的马大姐笑着说。
冻库像马大姐这样的员工不在少数。冻库提供的削皮、筛选等岗位技术门槛低,让留守妇女、中老年劳动力都能参与其中,年均增收2万至3万元,让她们实现了“顾家、增收”两不误。同时,冻库的稳定收购也激发了农户种植热情,形成“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良性循环,让越来越多村民尝到产业发展的甜头。
如今,吴华冻库不仅是当地农产品的“保鲜库”,更成为产销对接的“中转站”和村民就业的“增收站”。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德昌枇杷、草莓、板栗、核桃、芒果等鲜货直达消费者餐桌;经过初加工的速冻草莓肉、芒果肉成为罐头、奶茶等行业的优质辅料,让“德昌味道”香飘更远。
从解决“卖难”问题到带动就业增收,从单一冷藏到多元加工,吴华冻库以冷链技术为“芯”,为德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在政企同心的合力下,这座扎根乡村的冻库,让更多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让更多农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